尤家在枇杷县开了一家杂货铺,生意还算不错,所以日子过得颇为殷实,至少不用常家人之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常春花只需要在家里做些家务和带孩子伺候老人就成,比几个嫂子身上的活要轻省得多。
所以常春花虽然没差几个嫂子几岁,可瞧着却要年轻得多,这都是日子过得好,不用风吹日晒的结果。
常喜盛早就盘算好,要将自家的油和茱萸等产品卖到枇杷县,只是忙着在稻香县打开销路,所以还没顾得上。且想着等妹妹妹夫一家子过来拜年的时候,可以趁机和妹夫说道,也就不着急。
枇杷县县城也不大,人口不多只是个下县,生活水平和稻香县只稍微富足一些,这也就意味着购买力会受到限制。而来回路途又比较遥远,所以能销的量兴许也多不到哪里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值得去开拓。
最重要的是,妹夫一家就是县里头做买卖的,会比在稻香县更容易打开销路。
河道要通至少还得等两年,这段时日到府里做生意也就是个试水,不亏钱都算是不错。而且刚开始的生意恐怕也不怎么好,消耗不了太多的货物。
而这阵子的奔波,也让常喜盛大概能知晓稻香县能消耗多少油和茱萸酱、辣米油。他心里大致算了一下,若紧紧靠稻香县和府里两个地方,恐怕至少还有两三成卖不完。
所以常喜盛想着这两年里,以稻香县为主要销往的地方,府里为探路,其他县为补充。
销往稻香县城是为了挣钱,而销往其他县城则是为了弥补卖到府里亏损的部分,顺道也是为自家的产品打打名声。
常喜乐之前就提议,以后对外贩卖常家产的东西,都要打上‘桃源村’的名头,灌输品牌的概念。用来装在的瓶瓶罐罐也要贴上桃源村的标志,让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出自桃源村,以后一说起就能知道,这些东西是打哪里来,产生品牌效应。
常家人其实不是很解为何要打上桃源村的名号,而不是常家。
常喜乐只是解释,姓常的人家那么多,并不好辨认。而桃源村这名字还是用得少,且让人一听就知道打哪里来。有兴趣的买家寻根刨底就可以找过来,而常家这名号却是不成。
常家人对常喜乐的决定向来没什么异议,况且对他们来说打常家名头也好,桃源村也罢,都没有太大差别。反正生意是他们的就成,钱也进他们的兜里。
而常喜乐真正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他并不想产业拘泥于一个家族,而是要带动整个桃源村,这么做是为了创建一个更大、包容性更强的品牌。到时候整个桃源村就是个生产基地,大家一提就知道这么个地方,信任这里的东西,喜欢购买这里的货物。
只是现在还是没影的事,说出来反倒觉得有些可笑,自己明白就成。等真的做到那一步,大家就会知道这其中含义。
常喜盛程咱们细谈。”
说罢又强调,“我们虽是一家人,不过生意上的事,咱们该咋办咋办,不用因为碍于情面有所顾忌。”
尤茂源明白这东西不像茶油、茱萸酱等东西,本身就已经明码标价,最多就商量一下送货问题。而这个物件却是不同,它是独一无二的,本身的价值也就不仅仅是材料和手工,还包含着技术,所以这价格的浮动也就比较大了。
常喜盛和常喜乐都不意外尤茂源会对这东西感兴趣,之所以大过年还会动那玩意,何尝不是故意挑起尤茂源兴趣之意。
既然决定要把生意做到枇杷县去,而且那边还有人照应,干脆就更深入了。这样成本也随之降低,‘桃源村’这个品牌也更渗透人心。
扇车不像水碾投资那么大,是个相对容易推广,不易亏损的物件。
而且尤家是在县里,县里的人整体比乡下的人要富足一些,也更舍得花钱。他们衣食住行基本都得花钱,自给自足的思想没有农人那么深。
常喜盛也不客气,直接道:“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我们家也做这生意,一共有种方式。一种很简单,直接购买,另一种就是租用。你那离得远,租用肯定是不成的。
如是你想做这生意,我们直接卖给你,你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去兜售。到时候枇杷县那边我们就只卖给你一家,也就是让你在枇杷县做独家生意。不管那边有谁来给我们拿货,给的价钱再好也是不会卖的。而这价格不算运费我们按照卖给外村的价格给你,因为给你是做独门生意,价格也就会比卖给自家高一些。”
尤茂源是个懂行的,自然知道这已经十分优惠,连连道:“这是我占了便宜了,我哪里会有意见,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成?”
“这扇车也是刚弄出来不久,我们还来不及怎么做就过年了。光咱们桃源村就有不少人订了货,其他村子得了消息,也有不少人过来订货。这玩意做起来虽然也不算太工夫,可咱们之前没有准备板子啥的,所以给你的至少得一个月后,且只能一架。那时候提货的时候正好可以看看茶油、茱萸啥的在你那寄卖卖得咋样。要是能成,正好两样一起运过去,也省得麻烦。”
因为之前的稻床,其他村子的人和他们做生意已经很有经验。一见这里有好东西,就连忙赶过来了。
扇车虽说不算贵,可一家购买不少人家还是支付不起。而租用还得排队,现在常家也才三架扇车,一架自家用是不外借的;另一架是放村子里大家想用跟里正排队,也不用钱算是捐给村里的;另一家则是专门租给外村人,要排到实在太难了。
都是刚秋收,很多人家都争着要用,租用虽然便宜,可太难轮到。
所以不少村子都是集资订下几架回去公用,或者是几户人家一起买一架。而桃源村本身也有不少人宁可自己掏钱,也不愿排队等。实在是桃源村人太多,太难轮到了,只要有点钱的都宁可买一架。
才没多少工夫,现在常家手上的订单就有好几十架,按道理一个月肯定排不到尤茂源。不过为了开拓那边市场,也就破例先给。
扇车比稻床要复杂,常昱就算张八只手也忙不过来。所以常喜乐让常老爹从村子里挑几个木工手艺好,人也勤快的村民组建成一个木工坊,专门制作这些扇车。工钱跟榨油坊一样,底薪加上绩效。
桃源村人多的优势又一次展现,很快就凑齐了五个人。只是过年时候就停工了,开工得等到元宵之后。
而木工坊的生产方式依然以流水线形式作业,先将扇车的部位拆分为,规定好规格,然后每个人制作其中一部分,最后组合起来。这样效率高很多,且技术含量也降低了。只要本身会一些,然后再学一会就能操作。不像这世由一个木工制作全部,就得需要掌握很多技术,很长时间才能出师。
这木工坊的建成不仅仅使得这五个人有了活计,还带动了其他人。因为制作这些就需要木头,常家现在开始收木头,价格给得还不错。这又使得村子里一部分人有活干,有钱挣。
只要常喜乐弄出一样东西,生意虽然是常家的,受益的往往是全村的人,而常喜乐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效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桃源农家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