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一带多商船,徐城有一个码头,水上交通方便,南来北往,汴水北上,经一片水岸城市,而后接淮水,从建成口岸再往东便是华清斋了。 这一路很绕,但阿笙却还是选了走水路。 阿笙乘坐的是一条商客一体的大船,船只在沿途的大口岸都会停靠一日,上下货物,这样一路往北,终点是在央国北面最大的出海口。 那里也是目前商船北上能到的最远之地,再往前,便是寒州的地界,莫说商船,就连一般的官船都不敢随意往那去。 这两个月的时间,她一直将自己放在水上飘着,一来,她要整理思路,当年她跟着黄字阶的先生去过许多地方,其中不乏多有农田耕地之处,因此她将记忆中央国乃至诸国的粮食产地记了下来,盘算着西州的这条粮运之路应该从哪开始。 而另一方面,她将自己隔绝在水上,也避免自己冲动行事。 阿笙做的这个客船上有一个戏班子名四喜,四喜班子跟着这船停靠的口岸,沿着河道上下的城镇演出,每个地方一日一场。 他们原也不是央国的戏班子,来自陈国。 陈国尚文,也爱戏,戏剧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发展得非常好,陈国天家爱听纳百官建议,民间亦有纳谏的专门寮所。 因此民众随天家,敢言也敢演。 这许多讽刺朝政阶级的戏目在那颇受好评,但这类戏目要求中正,写得好的还能被朝廷纳言,写的有失偏驳的便可能会挨板子,因此虽然民众爱看,但写的人却少。 四喜班的班主喜姑见阿笙常在这船上,也不知究竟要去哪,见过一两回便对这个安安静静却敢一个人乱晃的小女娘生了兴趣,找了由头便跟阿笙聊到了一块儿。 阿笙听喜姑讲了许多陈国戏剧的故事,比如那人才辈出的三越地区,比如陈国学子但凡笔下有些功夫都会尝试拜师学艺,写写剧目,那鼎好的戏作家凭着几个戏便能身价倍涨。 阿笙问她如今最时兴的是哪些种戏目,在喜姑提到富贵人家宅门故事的时候,阿笙心中不自觉生出了一个念想。 夜里,阿笙左右难以入眠,她思虑着白日里喜姑的话,自己将笔墨摸索了出来,当下开始执笔,将苏家的案子换了个门第背景,写成了豪族继承的故事,洋洋洒洒写了下来。 但阿笙知晓写剧目这种事她是外行,白日里又跟喜姑借来了他们用过的本子,仔细研究了行文规则。 最后连轴着七日,除了吃喝,阿笙便一股脑子在自己的舱内写这个本子。 那日,喜姑等人结束了霖州的演出,刚上船便见阿笙在自己的舱外候着了。 “可是有事?” 阿笙拿着自己手里的文稿,垂了垂首,略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样,对喜姑道自己此前听喜姑道那戏作,颇觉得有意思,所以自己也写了一幕,想请喜姑来看看。 其实这种直接向戏班子递本子的事不在少数,喜姑也就欣然收下了。 阿笙见她收了文稿,道不便打扰,转身回了自己的舱内。 喜姑倒是觉得这女娘大概是不懂他们行内的事,寻常戏作人见人接了本子,恨不能立马知道结果,守着人看完,她却不咸不淡的模样。 喜姑想着左右今日无事,便当打发时间了,也没存什么想法。 次日,天刚蒙蒙亮,便有人敲响了阿笙的房门,阿笙刚开门便见喜姑双眼略红、一脸激动地看着自己,手里还拽着昨日给她的文稿。 原是那喜姑看阿笙写的戏目,一夜未眠。原想着立刻来找她,又觉夜深,恐怕打扰,硬生生挨到天亮才来。 “好姑娘,你可告诉姐姐,这当真是你自己写的?” 阿笙点了点头。 喜姑想了想,道:“你这戏里的人可有真人真事。” “多是假的,但也参考了此前听闻的真事。” 听到这,喜姑有些激动,复问道:“这里面才华横溢最后却被人冤屈而死的沈家公子可有原型?” 阿笙垂了垂眉目,自然是有的,那便是她的父亲苏远致,但阿笙还是摇了摇头,道:“这世上多的是才华横溢之人,却少有他的廉洁克己。” “是了、是了,这样的人少。” 喜姑又问道:“那这高门府邸的盛姑娘又是?” 阿笙道:“更是我胡诌的了。” 闻此喜姑点了点头,会意。 她想了想,道:“好姑娘,你这本子可否卖给我?” 阿笙故作惊讶,道:“我本就是写着玩的,哪里值得上钱,姐姐若是喜欢便送与你吧。” “不行,不行,值当的。” 喜姑自然知晓,这过了银子的东西才能是自己的,往后赚多少都与写的人无关了。 说着,喜姑便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来一张银票,塞给了阿笙。 阿笙看了看手上的银票,原来戏目这么值钱。她又道:“只是我这戏里多少有些听来的真事,若是让你的戏班子得罪了人可不好。” 喜姑拍了拍她的手,道:“无妨,我四喜班原本就主要在陈国讨生活,这东西我先拿回去试试,光是在我们那就能卖回本了。” 更别说还能分卖跟转卖,喜姑已经算好了,这笔买卖她亏不了。 阿笙看着自己手中的银票,还是放回了喜姑的手里。 “你嫌少了?” 阿笙摇了摇头,笑道:“是多了。” “这还有人嫌钱多的?” 喜姑看着阿笙一双如珠玉般的双瞳,带着柔和的光,细细与自己说道:“我毕竟是新手,也想赚个名声,我可以以五成的价格将这戏卖给你,但是你要保证,这出戏一年内至少能演两百场。” 喜姑听完阿笙这话,细细地想,她四喜班旗下还有其它的戏作坊,若是同时在不同地域登台,一日两场,这个数目完全没问题,甚至还能翻倍,看来阿笙当真是对他们这一行毫不了解,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你可不能反悔。” “自然不反悔。” 喜姑喜不自胜,没想到还能捡到个大便宜,随即又问:“既然你要打响名号,那该用个什么名儿?” “就叫苏三白吧。” 喜姑听着这名可不像一个女儿家的好名,但阿笙既然这般说了,她也不好置喙。 将这本子交给喜姑的当日,阿笙便在郑州下了船,雇了辆马车返回华清斋,就连喜姑也不知道她到底什么时候走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青山巍巍》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