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珍看着大家热情的样子。 “倒是要不了这么多人,估计着他们最快也要7天才能过来。这里距离开封府怎么也得3、4天。 加快赶路进城的话也得3天,等他们再返回来,怎么也得7天。” “嗯,差不多得这么多天。” “咱们留一部分人就可以,他们还需要25艘竹筏,加上咱们有的25艘,一共50艘竹筏就够用了。” “7天制作25艘竹筏,那就留下35人吧,30个年轻力壮的,再留下几个做饭看守物资的妇人。剩下的都先去新村子盖房子,这天越来越冷。得抓紧先把房子盖起来。” 村长挑选着人手。 这18个买的人可以留下,就是耽误几天把他们送去牙行的机会,没什么事。这样他们还能学会一门手艺。 得挑选家里劳动力多的,还得家里有主事人的,不然回头盖房子买地的,也需要人做主。 “嗯,那就留35个人就可以,我家的张蜀、张道、张之、张南,就都留下吧。等确定好了村里的位置,我还会再带一些人过来,不然划船的人不够。” 那这样村里再选8个劳动力就可以了,这八个得选能主事的,能镇压这些下人的。 “对,我都把划船的人忘记了,50个竹筏还得需要100人,到时候再带一些人过来。” 村长还真是忘记一个竹筏需要2个划船人了。 这下该讨论好的,都差不多了,众人就都散开了。 过了不一会,村长又来了,来买粮食了。 看看谁家的粮食多,准备买一些留下给这30多个人吃的。 这钱村里出了。 赵远珍问村长还差多少? 村长说只买到了200斤。 村长要先买35个人7天的粮食,平均一人一顿半斤粮食,7天就是370斤左右。 后续再过来人划船。按照划船3天,回去3天算,就是100人6天的粮食。大概就是900斤。预防吃不饱,再多拿些。怎么也得1000斤吧。 这样加起来最少的1400斤的粮食。 现在才买到了200斤,还差1200斤。 赵远珍想了想,反正到了安置地大家买粮会方便点。而且自己空间还很多。 就决定卖1200斤给村长。 但是都是些粗粮。 村长表示美食,粗粮也是好的,能吃饱饭,大家都不挑。 赵远珍招呼了张辛百和张辛年他们几个去搬粮食。 她先进车厢,放了800斤小米。200斤高粱。200斤玉米。 随后张辛百他们把粮食搬下来,粮食都是大麻袋装好的,基本上一袋100斤。 村长信得过赵远珍,也没过秤。就搬走了。 不一会来给算钱。 按照相州府的粮价给的,问赵远珍可以吗! 赵远珍表示可以,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总计“小米800x13+高粱200x11+玉米200x9=”。 一共是14两零400文的银钱。 村长把银钱递给赵远珍就走了。 赵远珍收起铜钱,想了想,没什么事了。去马车睡一觉吧。 最近起早贪黑的,困的很。 下午起来把这几天路上要吃的粮食拿出来,就拿了2袋。200斤。 足够他们一家人吃到京城了。 这样马车有了空位置,走起来也快一些。 第二天大家早早起来收拾好东西就出发了。剩下的人划着竹筏带着东西又去了河对岸。 这向着京城的路,被大家走的虎虎生风。 第三天下午竟然就到了京城的大门口。 但是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流民。 他们有点傻眼。 随后村长找人打听了,说是京城不接收流民。 但是正在想政策安置大家。让大家在此等候。 赵远珍让村长带人找个人少的地方等着,她骑着马去看看。 赵远珍看着城门虽然没关闭,但是有很多官兵看守。 她下了马,牵着马过去。还没过去,就遭到了驱赶! “干什么的?闲杂人等远离。” “大人,我想问问怎么才能进城!” “户籍是京城人士的才可以进城,外地的要有县衙开的更贴才可以进城,再或者有京城人士担保的也可以进去。” 赵远珍听后皱了皱眉,这三个她都没有。 “大人,那想找人的话怎么找啊?” “你要找谁?那边,看见了吗?有专门帮忙找人的。你要是找人去找他们!” 赵远珍看见城门不远处,有个小桌子,坐着个人,旁边还站了几个人。估计就是帮忙找人的。但是赵远珍觉得肯定不是免费的。 “大人,我想找赵远澜。不知道大人认识不认识?” 赵远珍想看看大哥名号好使不,能省钱最好,不行再去找那群人帮忙。 “赵远澜?赵副将军?你是他什么人?” 那个士兵一脸狐疑的审视着她。 “我是他嫡亲的妹妹!我叫赵远珍。” 没想到,大哥的名号还真可以用。 “你先等下,我去问问。” 那人听后,就跑去城门附近。跟一个头领样的说着。 不一会,又回来了。 “我们队长已经派人去找找赵副将军了,你再此等一会吧。” 赵远珍感谢了一番。 就找了个地方坐下等着。 大概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赵远澜骑着马出来了。 “小妹,不好意思,久等了,我本以为你们会明天才到,打算明天过来接你们的,没成想你们脚程还挺快。” 赵远澜不太好意思,让小妹等这么久。 她接到消息赶紧骑马就过来了。但是三皇子府离城门实在是有些距离。所以才慢了。 “没事的,大哥,我也没等多久。” “那我就先带你们去新村子吧” “好的,大哥!” “你等下,我去喊人一起走。” 过了不一会,四个人跟着赵远澜一起骑马过来了。 “走吧,先去你们村子,一会边走边说。” 赵远珍点点头,带着他们就去了村子休息的地方。 “村长,我回来了,咱们先走吧。” 这边流民太多,赵远珍也没明说,只是招呼村里人跟上。 村长也明白,随即敲锣叫村子里人都跟上。 走出城门很远,没什么流民了。赵远澜才开始介绍。 “这位是顺天府尹的主簿,张大人,另外两位是他的副手吴大人和周大人。这位是三皇子特意为你建房调派的建筑司崔造司。” “见过张大人,吴大人,周大人,崔造司” 赵远珍一边打着招呼,一边行了个揖手礼。 “额。赵小姐好” 几位大概是不知道怎么称呼了。最后选了个赵小姐,赵远澜大人的妹子,肯定是赵小姐,没错。 “各位大人客气了,我夫家姓张,不嫌弃叫我一声赵张氏就行了。” 几位大人又改口了。 “京城是不接收难民的。但是已经在想政策了,准备把流民往开封以南的府郡城池安排。我跟三皇子打了个报告,他让我自己选一块地给你们安排一下。 我也是挑选了好久,一般京郊的好地方都有了人,终于还是找到了一块比较好的地方。 离着京城不远,半个时辰就到了,而且有山有水,土地肥沃。这么好的地,要不是看在三皇子的面子,张大人他们可舍不得给呢。” “赵将副军惯会笑话我们的。你都开口了,我们哪敢不给找块好的!” “那我代表全村谢过张大人了,有劳张大人了。” “无妨,这都是分内之事。” 村长和村民在一旁静静的跟着,也听见了他们都对话,知道新家园来之不易,这是赵远珍的哥哥托了人才扮成的。这人情得记住了。以后要偿还的。 随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那块地。 确实是好地。 一大片平坦肥沃的土地,有好些田地都已经被开垦出来了。远远的看见还有河,有几座连绵着的小山。山上长满了树木。 这地方好啊。这地方真不错。 大家都很激动,这地方比她们以前的村子好了很多。 他们以前村里山地多,产量少,这的土地不仅平坦,一看就肥沃。这得打多少粮食啊! 张大人拿出地图,又叫来了村长。 把他们村子的范围划给了他看。 然后让他们自己规划建设村子。建设房屋的土地,这次就免费的给他们用了,以后再有用地的就需要购买审批了。 现有的良田有1200亩,也给他们了。但是每年得上交赋税。 剩下的他们可以随意开荒,开荒出来的土地前三年不收赋税。但是开垦好了,要去登记。 村里的土地,他们需要买卖的,村长都要去顺天府尹登记审批。 然后村长依然还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并且提拔为里正,以后一切和朝廷的交涉问题,都找村长了。 村长很激动,没想到还能混上朝廷的里正。 随后张大人看着没什么事情了,就准备回去了。把那个姓周的大人留下,帮他们划分土地。 赵远珍赶紧去送送。 随后给塞了一锭50两的银子。 “大人来回的也辛苦了,我们村逃难过来,还没建房,也没办法请大人喝杯茶,还劳烦大人自己找个铺子喝点水,解解渴。” 那个张大人推拒了一下,就收下来了。 这些村民和村长都是看见了的。村长想着一会得把钱给赵远珍,这本来是他这个村子该干的事,他太激动给忘了。 随后张大人和那个助手就走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