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在虚伪的应对和交谈中结束了。 基本上都是蓝英在应对,她就负责吃。 别说,这个酒楼的菜品不错,改天带子子孙孙们来吃一顿。 吃完又去厨房给蓝英和张青艳要了些吃食。 等她们都吃完,才告辞回家了。 “呼,应酬是真的累啊。” 张青艳在马车上感慨着。 虽然她跟着孔嬷嬷上过所有的课程,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村妇,突然面对这么多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一下就紧张了起来。 好在蓝英是个机灵的。不然就得赵远珍自己应对了。 话本铺子开业的第三天,赵远珍没有去铺子。 她要开始培养雕刻印刷的师傅了。 活字印刷相对于现在机器印刷来说,是一种非常麻烦的技术,但这又是惊艳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这个时代,拥有着不凡的荣誉。 赵远珍已经定制了,那20多本书以及漫画书的刻版。 是铁制的刻版。 而且这21本书的文字,基本上涵盖了能用到的所有字体。 所以以后直接在这些刻版上,拓印活字模板就可以。 活字印刷用的是黄泥,类似烧砖的那种泥土。把泥土用水和好,再用脚踩的均匀。 最后包起来陈放3个月,这个过程称为陈腐,是为了后期烧制的时候不开裂。 她没有陈腐的黄泥,现在天气冷,不适合制作,自己提前又没有准备。 花了1积分,在商场买了一吨陈腐好的黄泥。 用木条,制作出一个个1厘米边长的正方形,把黄泥搓成1厘米左右直径的小泥球。 拿出刻版,把正方形木框放在铁制刻版上,位置放好,把黄泥球按上去。 再用正方形内边长大小的木方,使劲按压进去,这样倒出来,就是一个个带着字体的小正方形。 把所有字体重复完这个步骤,每个刻字小泥块阴干一下。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晾晒的太干。 驱除一些水汽就可以了。 随后找弯曲的瓦片,把刻字小泥块放在窑里烧制,可以用烧炭的窑,都是要密封防止进氧气的,用细小的树枝木柴就行,温度只需要达到800度左右就可以。 这样慢慢的烧制半天,刻字小泥块就变成了陶块,有点像粗陶,也有点像小砖块。 烧制好的陶块放进大缸或者大盆里,用水浸泡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刻版做的是凹进去的阴文,那拓印下来的这些小泥块,还需要再用泥块复制刻印一遍,才能变成凸起的阳文体。 就是阴文和阳文的区别。 好在赵远珍定制的直接是凸起阳文刻版,只需要用小泥块复刻一遍就可以了。 浸泡好的刻字小泥块,放入大锅,加入小米和白芷,用来填补陶块的缝隙,让印刷字体平整。 最后把陶块清洗干净。四周打磨平整,便进行分类摆放。 这样方便印刷制版时捡字。 用木框,制造出书本大小的版,把刻了字的陶块按照书籍内容摆放好。 把松香、蜂蜡、纸灰放在小锅里加热烧制融化,倒在版上,用来固定字块,方便印刷。 排版,固定好字以后,用厚木板压制平整,开始用粗毛刷子刷墨。 刷好墨,把纸张整齐的铺在版上,用平整的东西仔细的按压印刷,印上字体,把纸张一张一张拿下来,挂好晾晒干。 最后就是裁剪装订,装订好,就变成了书籍。 赵远珍把家里人,以及那9个要学刻版的师傅,都召集到了一起。 把活字印刷的技术讲解了一遍,随后让他们开始制作各种模具。 钱小慧他们女眷不需要亲自上手,只需要知道是怎么制作的就行。 蓝英也学的很认真。 三个儿子要跟着一起动手学,自家的产业,自己人是一定要学会的。 赵远珍在旁边看着,指挥着。 有不对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娘,原来书籍是这么简单得来的,我还以为要好难呢!” 张辛百感慨着。 赵远珍:咱俩对简单和麻烦可能有误解。 第一天开始拓印小泥块字体,随后阴干了半天。 开始放在窑里烧干。 烧干又用小米和白芷煮一遍灌缝。最后开始排版。 赵远珍让他们按照书籍内容开始排版,随后九个人挨个检查一遍,最大程度的保证没有错误。 检查没有错误以后,就可以放纸灰等等液体固定板块,刷墨印刷。 因为这些都是要重复印刷使用的。 所有排好版的木块,用完都仔细的收好,拍好编号。等后续再印刷,直接拿出来使用就行了。 第三天的时候,印刷出来的纸张干了。 开始收集,按照内容排好页数,几人再次轮流检查,没有问题后,开始装订成册。 看着自己亲自印刷出来的书籍,每个人脸上的骄傲怎么也掩饰不住。 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印刷书籍。 对于家里的技术,下人都是不敢外传或者私下议论的。 赵远珍陪着制订了一本以后,剩下的就交给了张辛百。 张辛年负责烧炭,张辛百负责印刷,当然这都是短暂的,他俩都在慢慢的培养着管理人才。以后这些是要慢慢移交给下人管理的。 这三天,话本铺子的生意更好了。 卖出去的书籍也多了起来,比起市面上流行的老生常谈的话本子,这些又新颖,又有文采,受到了高度的喜爱。 卖的最快的是四格漫画。 四格漫画因为刻版需要绘画,定价是2两银子一本。但是就这样,印刷的那些竟然都卖了一半了。 前期的投入也都收回来了,还赚了100多两银子。要不了一年,铺子的钱就能赚回来了。 商量决定一个月推出两本漫画书,更新或者新出红袖和添香各两本书籍。 一个月六本。 之前选的那些还没有更新完,可以慢慢更新。 文字的刻版是定制的整本的,还可以继续使用。 这些模板就花了差不多800积分。 赵远珍已经开始,让印刷师傅学习刻字了。按照她给的模板,开始刻制字体和漫画。 其实大多数字,她给的刻版都有,只需要重新组合就行,但是漫画书需要一版一版雕刻的。 新书定在每个月15和30号上新。 这几个月,在师傅还没有完全熟练的,掌握雕刻绘画的技术前,赵远珍就得负责这些书的刻版。 话本子不需要,需要的是四格漫画。 因着一直忙碌着铺子的事,前前后后有八九天了。 现在一看,竟然都腊月十七了。 要过年了。该开始准备年货了啊! 大手一挥,明天去京城逛街采办年货去。 怕钱小慧和李志娟坐马车颠簸,张青艳准备了好几个垫子,把马车铺的厚厚的,还放了几个抱枕,保证不会磕碰着。 又是四驾马车出行。 先去铺子把掌柜的放下,又补了一些卖出去的书籍。 随后就开始逛街了。 几人商量了下,先去布庄。 需要给下人每人做一套衣服、一双鞋,他们家每人里衣两套,外衣两套,两双鞋。这就需要大批的布料。 因为新年的关系,下人也选了粗棉布的布料。 男的都选的颜色深的,女的颜色稍微淡了一些。 随后赵远珍他们的布料,各自选各自的。 里衣都是细棉布浅色的,外衣都是根据自己喜好选。 赵远珍就全权交给张青艳了,让她给自己买料设计吧,其他人有样学样。 张青艳只好边想着样式,边搭配着颜色选着布料。 还有老宅张三道和孙张氏的一套里外衣。 张青艳,是根据自己看过的,二嫂给的图集,又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绞尽脑汁的搭配了15套衣服出来,她自己只做了一套。 一人一套衣服是八尺,里衣是每人两套,加上老宅的两套,张青艳的一套,一共是17套,需要17x8尺=136尺。 一匹布是100尺,直接来了两种颜色不一样的浅色细棉布。这个用来做里衣。 外衣的数量也是一样的,但是颜色选了好几种,最后又买了8匹颜色各异的细棉布。 下人现在是32个,一人一套,需要32套,32x8=256尺。 直接买了三匹粗棉布。分了两种颜色,深色2匹,浅色1匹。剩下的边角料可以自己做些袜子。 因为每样都多买着呢,做鞋的直接在这些里选,完全够用了。 绣线和缝制的线又要了一些。 最后算账。 总计:浅色细棉布18x200+深色细棉布19x800+粗棉布10x300=+线200文= 结账的时候,因为正好,没有抹零,但是送了一些绣线。 钱小慧给她爸妈也买了些布料,准备过年给爹妈做一套新衣服,是她自己出的钱。 因为过年腊月24要开始扫房了。 得去杂货铺再选一些工具。 一群人去了杂货铺选了些大扫帚,笤帚,还有木制喷壶。 这些又花了2两多银子。 看着要中午了,赵远珍怕钱小慧和李志娟累着,就让下人带着布料都回去了。 她们今天要去下馆子。 家人来了京城这么久,还没去京城的酒楼,好好的吃一顿饭食呢。 赵远珍带领大家去了三皇子开业的酒楼。 家里七人加上张青艳和蓝英,一共9人。 蓝英这个小丫头,机灵又聪明,勤快有眼力见,赵远珍还是很爱带着教导一番的。 酒楼的掌柜给找了个大包厢。 大家开始看着菜谱,点着菜。 最后前菜点了:滴酥、蜜煎金桔、樱桃煎、蜜浮酥奈花、 正餐点了:东坡豆腐、假煎肉、玉灌肺、黄金鸡、东坡肉、鲈鱼烩、莲房鱼包、素蒸鸭、雪霞莲、姜豉、火明虾炙、炙羊肉、 主食:真菌粥、梅花汤饼、单笼金乳酥、茹蓉饼 又要了一大壶的红茶。 聊着天,喝着茶,吃着菜。 慢慢的品尝着美食和美好的休闲时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