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摘了一次叶子,喂了几遍蚕,煮了两锅烘干茧全缫完了才挑着箩筐采桑叶,这是为晚上饲蚕用的。 蚕三眠后食量变大,要连挑好几担叶子回来备着。天却下起雨来,淅淅沥沥地。趁雨小大人仍天天在外面犁田、耙田、拖肥。 又要收菜籽,收了菜籽后是收麦,随后插秧,加上春季种的豆、棉花、芝麻、薯类等作物,都要施肥除草,事都堆在一处,这便是芒种的由来。 禹寿和何氏各挑了一担油菜回来,摊在门前夯好土的小坪子上,那上面已铺了一片油菜秆。 这才一前一后进门端起瓢喝了水,坐在凳子上歇息。 倩倩正好挑着第三担桑叶回来,这回将叶子直接摊开放到蚕房里。 还有两天这些蚕就要四眠了,到时便要下地,得趁着它们休眠时把另一边早就打扫好的地再扫一遍,撒石灰雄黄铺上稻草。 倩倩问了下麦子的收割安排。“公公和伯爷去割了,明天和后天再割两天就可以了。”禹寿答,“就是怕落大雨,到时麦子没地方摊。” “那弟弟的田假哪时候开始?” “收了麦子就去接,回来也好帮点忙。”禹寿回答完了,何氏又问还有多少茧没有缫。 “还有几斤,这两天就可以缫完。”倩倩说,因为下雨缫丝都要用炭,她怕坛子里的自制炭不够,将这一忧虑说了。 “两天的炭还是有的,在柴棚里还有一箩,就是有烟,要燃完了烟再来烘丝。缫丝要快点,养大蚕时正好是要插禾,到时候怕没时间煮饭。” 张氏正好从蚕房里喂蚕出来,听了忙道:“快了快了,到时候我在屋里帮着煮饭,倩倩送饭,总是可以。” 何氏又担心到时米粮不够,晚上要去砻米磨粉,禹寿答应了。晚上一家人量了半石谷、五升麦,直忙到二更末才回。 两天后麦子收完,天开去了趟楼田把柏崽接了回来。 张氏和倩倩在这两天里泡了些豆蒸透了,混了麦粉,放在簸箕上面发曲。 这是张氏要教倩倩如何做酱油。两人又把蚕下地的诸事都备齐了。还做了一板豆腐。 “姐姐,豆腐可以熏豆腐干,把水压走要火烘。”柏崽吃着豆腐脑说,“周夫子家就熏了好几板豆腐供馔用,可以久放。” “奶奶挑了几块到下村那里卖掉了,换了几碗豆子回来。”倩倩回道。 乡村里以物易物非常普遍,一斤豆腐换一碗豆是常事。至于豆腐干,等闲时多点再做。 估摸着蚕儿就要醒过来,倩倩为着省桑叶计提前去摘一担楮叶。蚕醒来便要开口进食。 等她挑着回来,大部分蚕都蜕了皮醒过来,在蚕匾里费力地蠕动着。 她便跟着张氏一起把楮叶遍撒在稻草席上,撒完叶子再一匾一匾地抬下来,用手抓着把蚕铺在叶子上面。 然后挑着箩筐快步跑到自家园子那一大丛楮树上摘叶子。 这次她多了个心眼,把桑剪拿来了,将小枝都剪了下来担回去,那叶子果然吃得差不多了。 四眠后的大蚕食量惊人,摘叶子根本来不及,那大丛的楮树枝很快被剪光了。 倩倩在坡边找到几棵柘树,又在刺篷里找到了几棵构棘,花了半个多时辰摘了两筐柘叶。 柘树的枝条上长满了长长的细刺,为这两筐叶子把手都刺了不知多少下,手上小刺伤累累。 但她觉得值,蚕对柘叶的接受程度大于楮叶,与桑叶混喂也没问题。 嘎公带着小舅舅牵了头牛来帮忙犁田插秧,家里又另外请了好几个短工,二堂兄也来帮忙。 何氏便回来煮饭煮菜,顺便也摘叶子喂蚕,这时也从外面挑了一担楮枝回来。多了一个人摘叶子,倩倩也不必那么着急忙慌了。 今年的春蚕养得跟去年养得一样多,却没有去年出的茧多茧好,这季蚕可不能少了。 插秧季节正式到来。家中三个女子养蚕。伯崽帮着剪桑枝,摘叶子。何氏要煮菜,倩倩帮着剖鸡鸭鱼洗菜摘叶,张氏专管喂蚕。 几个人一天从早忙到晚,又加天气褥热,身上的衣裳湿透了都干不了。 倩倩五更初起来,先去剪几担桑枝回来,洒水洒米粉投喂。再去摘两篓柘叶存着。 柏崽挑好水后帮着何氏磨豆腐。农忙时节做豆腐的人家少,经常买不到,而可用的菜又不多,只能自己做,炸的油豆腐可做好几种菜。 然后倩倩去菜地里摘一大篮子青菜,洗好带回家。 再调包子馅,酸菜的、豆腐葱或韭菜的、芝麻糖馅的,将头天晚上和的,已发好的面分成小揪揪,做成包子和带馅的饼。 那边张氏已煮好稀饭和猪食。将猪食舀出来后倒水煮一下洗好锅,在水里倒入几大勺盐,洗锅水舀入木桶里加上些猪食、米糠和稀饭给牛吃。 然后倒上清水蒸包子。同时把炒锅烧热,将麦饼拍平后贴上去烤。 待包子蒸好,饼也烤好了,便由柏崽挑着与稀饭一起送到田间。 倩倩在早饭后再和何氏挑几担桑枝回来,摘几筐柘叶,随时喂蚕。 杀好鸡鸭后由倩倩提到井边剖洗。 一次要准备近十个大男人吃的饭。八九斤重的阉鸡和水鸭一天两餐便可吃得一块不剩,若是平常母鸡一餐便要一只。 前一天晚上定的猪后腿和两三斤重的草鱼,一天也要用到一只。 另外每天还要用到几斤肉,做油豆腐酿肉圆。或者用存在谷仓里的腊肉加干、酸菜蒸好。或者简单的油煎豆腐。另外还要各色干鲜菜来配菜。 何氏觉得自己有些菜煮得不好,肉菜便要倩倩做。 她在倩倩去饲蚕时把菜切好,取好各种调料,在灶上烧火。 一种菜煮一锅,加自制的豆豉、酱、酒、醋、蒜苗、菌干、菜干,可装两大海碗加一小碗。 三个肉菜一个青菜就有七大碗,加上吃饭的陶碗,装酒的木漆杯,一张三尺宽的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 饭要用干饭,酒要先用大壶煮开后沉淀好了才倒入酒注。 女子和小孩不能上桌,几人在灶间摆了个大方凳,把菜摆上,抽空先吃。 下午又去剪桑枝摘柘叶,傍晚还要去两趟才够蚕晚上用的。中午还罢了,毕竟要歇息。 晚饭劳力们是一定要喝酒吃饭吹牛猜拳将近一个时辰的。 而她们呢晚上还得抽时间去砻米磨粉。吃饭的人多,米会经常不够用。忙完时常到了二更末甚至三更初。 这时还要给牛上夜草。农忙时的牛可不能喂太差了,否则会累伤了无力且短寿。所以夜草里会加上一升豆麦,半桶盐水,有些对牛好的人家还会喂上一桶拌了盐的熟米饭加几枚鸡蛋。 毕竟牛可是重要的资产,除了自己用还能出租。上村有牛的人家只有六户,占三分之一。 这还罢了,菜式还要常变,不能老吃同样的菜。 柏崽去送早饭时会在等碗时到水沟溪水小塘里摸螺蛳、摸鱼。 这时的螺蛳肥得很,沟渠里也通常有很多,一次可以得一大碗,两三天的所得再养一两天就可以做喝螺。 喝螺是她拿手的,却花时间,要把螺尾砍掉,在干锅里炒出螺盖,再放油酱各色香料煮,所以末时左右就要准备。 这次还要做咸菜炒小鱼干、焖猪脚。 猪脚先用酱炒了上色后倒进另一个锅里,倒入黄豆酱和p子酒炖一个时辰。 加上醋酸鸡和韭菜炒蛋。共五个菜八大碗,吃得一桌人嘴角直流油。 禹寿又说明天要做扣肉。这得天开亲自来做。于是晚饭后到苍强那里定几斤五花肉和一副猪下水,不过猪肚已被人提前定了。 第二天的早餐便是干饭和猪肝粉肠汤,人们也不必在田头用饭而是回来坐在餐桌边吃。 天开上午也不去插秧了,在家里花了二刻钟洗好了猪大肠加了八角花椒姜茱萸炖着。 倩倩在喂了蚕后在旁边观摩学习扣肉的做法。 五花肉先洗好放到锅里炖煮的筷子可以轻易插进去,便捞出来用糁子酒、酱油、豆豉、盐腌制入味,时间大约是二刻钟,具体没细算。 在此期间备好佐料:切碎的大头菜叶子、蒜苗、花椒嫩叶子、山胡椒、芥末。 烧热了锅,将肉皮面朝下烫,把皮烫皱了方可。随后就是放在热油里炸,炸好了肉块,又把顺便做的豆腐肉圆炸了一些。 最后就是切片,用调料腌。腌好后成排排在大碗底。 这时没有芋头,只能用别的代替。上面盖上大头菜叶子,一共两碗,上锅蒸。 锅沿用浸了水的湿布塞紧,先大火,水汽上来后改成小火慢蒸。 同时左边的小锅将肥肠煮过后切好了,加酒酱和蒜苗抄好。 再炒个青菜,一个腊肉蒜薹,煮个鸡蛋汤便算好了。 可气的是这雨从四月中旬开始就陆陆续续地下,或大或小,就是不停。 蚕房的茅草顶流下的水如柱,尽管暂时没有漏水,但倩倩老是怕,睡觉都想着这事。 一漏水,那蚕怕不得成片地死? 张氏看她每日里要花几遍看房间有无漏水,又踅踅地到蚕房四周通水沟,安慰她:“这房子上的草去年才换了新的,又盖得厚,今年不太会漏水。” 但她还是不放心:“下了这么久的雨呢,哪个讲得清。我们屋里都漏了水,那还是瓦片呢。” 这样胆战心惊地过了几天才到了端午。听说州城四周被大水浸了几日,赛龙舟自然是办不成了。 好在蚕房到底没漏水。又忙了几天,晚上抽时间扎了山子。 大蚕们变得透明后喂了最后一次叶子,便把山子放在蚕床上,关上门,放上炭盆,静等结茧。 十几个人犁田耙田时插秧,也在三天后把秧苗插完了。 茧子也正好收获。通风后摘下称了,这次的二蚕养了十匾,得鲜茧一百三十二斤,比春蚕一匾得茧十五斤稍差,这是可以预见的。 一家人又紧赶慢赶地把丝缫了出来。二蚕丝自是比头蚕丝差。 留种后的一百一十斤茧仅得一百八十两长丝,剩下的便是短丝,只能打绵用。 双宫丝和出蛾子的茧也要用来打绵丝织绵绸,或者取绵,这样就比成匹的绢便宜好多。 今年两季蚕得丝四百四十两,比去年少了四十多两,少了四匹绢的收益,看来只能以多织两匹葛来补回了。 把丝缫完,人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洗了几天绵。 等出了留种蛾便把有口的茧子用草木灰水煮透,洗成丝绵,准备打线后织成绵绸自己用。 然后便是把蚕具都挑到溪水里刷洗、曝晒几日收回垒好。蚕室的地面清扫干净,洒石灰后把放在小房间里的织机搬来当织房。 其间几个大人去薅草的空当割了几担葛藤回来。 张氏和倩倩便忙着煮了藤,堆在去年的土坑里上面盖上草沤藤,等藤沤好,又挑到小东门外洗衣处下方的阔水里刷洗去表面的绿皮,抽出藤芯。 又是忙了好几天,才能空出手来做蓝酵缸。 一家人已经商量好,织好的色绢挑到贺县或梧州去卖掉,比街上的价高,一次两人挑四十匹不成问题,也可多收一两多银子。 来回的花费肯定用不到这么多,回来还可挑盐匀一点。 待倩倩坐在屋前拿着成排的针分葛丝时,天开和张氏已用煮开了的稻灰水煮生丝过胶了。 过胶后拧干,再到水里洗一下拧干晾着,积多一点便浸到缸里染色,多染几次再清洗晾干。 这次一共染了十斤蓝色、十斤红色,剩下的则是本色熟绢,都要家中的三个女子在三个月内织完。 张氏年老,织的速度慢,只能在何氏和倩倩歇息时踩几下织机。 何氏还要到田地里劳作,所以主要的织手还是倩倩。 天开帮着三人打绵线,络经、治纬、牵经、上机,饶是如此把三十多斤丝络成经纬线也花了近三十天。 卖杨梅、放白蜡虫、薅草、上肥、除虫、割麻、锄草等诸事就交给了尧寿和禹寿。 一次称出各色丝各五十四两,总计十斤纬线,剩下的稍细线都作了经线,上机后是大大的一卷,直到把一个色织完才再接经。 后面割麻收麻绩麻可以男子来做,织麻可以请下村的人,虽然麻布不贵却不能少,自家的衣裳,来往客礼都要用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乡村日暮有人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