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五章 请爷爷下旨召回淇国公5

应天,奉天殿。</p>

永乐大帝朱棣高坐于龙椅之上,气吞山河。</p>

在他的左手下,站着三个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男人。</p>

从永乐大帝这边向后蜀打头第一个白白胖胖,气质和蔼,还有点儿破腿的中年男人,这位便是大明当今的太子朱高炽了。</p>

至于朱高炽身后那身材挺拔,体格魁梧,和永乐大帝长得有五分像的男子,便是当今汉王朱高煦。</p>

而朱高煦身后那位气质有些阴冷,眼神有些阴鸷的,便是赵王朱高燧。</p>

再往下就是诸位大臣了。</p>

而此刻大臣们已经吵翻天了。</p>

今日争吵的内容就一个,那就是是否要迁都。</p>

迁都一直都是朱棣想要做的事情。</p>

太祖皇帝时期就曾想过要迁都。</p>

应天终是偏安一隅之地。</p>

为此还特意派出懿文太子前去洛阳和长安进行实地考察。</p>

可结果也正因为此次考察致使太子患病不幸离世。</p>

而太祖皇帝也因为太子离世了,更没有心思主张迁都了,所以这事就一直搁置下来了。</p>

可现在朱棣登基了。</p>

他还记得太祖皇帝当年的主张,他也十分赞同,不过略有不同的是,他曾向懿文太子进言过。</p>

“洛阳和长安虽是古都,然经过汉唐两朝,气运已绝,可北平不同。”</p>

“未来五十年甚至百年之内,我大明的主要对手依旧来自于草原漠北。”</p>

“北平虽在燕地,亦在边境,可也正因如此,在面对漠北草原威胁之时,才可快速反应。”</p>

“相较于应天出兵,仍要跋涉数千里才能抵达战场,到那时士兵困乏,只怕发挥不出平常战力的七成。”</p>

“而如果在北平出兵,便可做到兵贵神速。”</p>

“而且帝都于北平,亦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于天下百姓的激励都是前所未有的。”</p>

当初太子看完了朱棣奏折之后,大赞四弟有才,正打算考察完了长安就转到去北平。</p>

却不料出了意外。</p>

而如今国家在靖难之后终于又稳定了下来,朱棣也想起了太祖皇帝和大哥的主张,还有迁都的事没做完。</p>

这不今天朱棣刚刚开了个头,下面的臣子们便吵了起来,有相当多数的官员不支持迁都。</p>

理由有三,第一,迁都势必要在北平修建新的皇宫,劳民伤财不值当。</p>

至于第二,北平从来就不是古都,从古至今就没有哪个朝代把国都安放在北平的,那儿没有气运。</p>

至于这第三,朝廷要是挪到北边去了,这以后用人大权,只怕就要旁落到那些北方官员的手里了。</p>

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还历历在目。</p>

朱棣甚至当时也是间接参与者之一,因为北平好多的读书人都没能取得好成绩,他也曾亲自上奏鸣不平。</p>

而南北榜案也不简单,五十一名进士竟全都是南方人。</p>

或者说绝大多数都是福建、浙江、江西这三个省份的学子。</p>

剩下的湖广、两广和云贵川等地区,也只有极少数的人上榜,某些地区和北方一样,一个都没有。</p>

太祖皇帝知道下面的那些党派官员是怎么想的,无非就是想通过垄断科举,好扩大在朝堂中的话语权,重复门阀士族之风。</p>

当时太祖皇帝年纪也大了,也生病了,没心思和下面的官员再拎着刀说话了。</p>

便想着息事宁人,让他们多加十个近视名额,录十个北方人进来,大明不是只有南方。</p>

可是主考官刘三吾却说。</p>

“北方士子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p>

虽然北方连年战乱,百姓活着都成问题。</p>

北方士子的成绩不好,也是情理之中。</p>

可是要知道,洪武初年北方还有几个学子中榜。</p>

洪武十五年,北方进士的数量也上涨了不少。</p>

怎么到了洪武三十年了,太祖皇帝都治国三十年了,这北方的学子们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连人话都不会说了?还多有犯禁之语?</p>

别的地方也就算了,山东你连一个都没选出来?那可是孔孟之乡啊。</p>

太祖皇帝知道这是下面的大臣们看自己快不行了,开始有胆子挑衅自己了。</p>

这分明就是官权在挑战皇权。</p>

太祖皇帝能忍吗?</p>

所以著名的南北榜案爆发,刘三吾被打成蓝玉余党,杀了。 直到那个时候,下面的江南党官员们才意识到,太祖皇帝依旧是太祖皇帝。</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明写日记,永乐夸我命真硬》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