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p>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p>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p>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p>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p>
赏析:</p>
一、原文释义:</p>
早就听闻黄龙戍这个地方,多年来战火纷飞,兵戈从未停歇。可怜那深闺中的少妇所仰望的明月,长久地映照在汉家的军营之中。少妇在今春满怀的思念情意,良人在昨夜无尽的牵挂眷恋。究竟谁能够高举军旗战鼓,一举夺取龙城,结束这漫长的战乱?</p>
二、诗篇背景:</p>
此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边境烽火不断,战事频繁,百姓深陷战乱之苦,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沈佺期以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痛苦,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切渴望。</p>
三、赏析分享:</p>
1. 开篇揭示战乱:诗以“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开篇,犹如一记沉重的鼓槌,直击人心。“闻道”一词,带着一种遥远而又无奈的口吻,仿佛战争的消息是从那遥不可及的边疆,透过风烟与岁月,艰难地传至人们耳中。“频年不解兵”则如同一把无情的利剑,斩断了人们对和平的幻想,强调了战争的漫长与残酷,让人深陷于一种无尽的疲惫和深深的无奈之中。这种开篇方式,不仅迅速将读者带入了战争的阴霾之下,更奠定了全诗沉郁悲慨的基调。</p>
2. 明月寄情的独特描绘:“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这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将明月这一常见的自然意象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内涵。闺中的少妇痴痴地望着那轮明月,心中的思念如丝线般绵长,而那同一轮明月,却也静静地照着远方军营中的丈夫。明月成为了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却也更无情地衬托出他们的分离之苦。在这清冷的月光下,思念变得更加深沉,痛苦也愈发刻骨铭心。这种独特而又充满诗意的描写,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月光中流淌着的无尽哀怨和深情。</p>
3. 细腻的情感刻画:“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诗人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深入刻画了夫妻双方的相思之苦。少妇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思念之情如春水般泛滥;而良人在昨夜的梦中,或许也正重温着家中的温暖与爱人的温柔。通过对双方情感的交替描绘,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真挚而又无奈的爱情,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能触摸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颤抖与痛楚。</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细析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