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1章 初识新地(一)

炽烈青春 初识新地 一 迎着一轮红日,酆佩轩和李顺泰、殷华辰走出了北京站。 这是1980年8月30日的早晨,他们刚刚下了火车,拿着自己的行李走出了北京站朝东的地下道,正迎上冉冉升起的红日,红光洒在他们身上。因为没有买到座号,酆佩轩虽然一夜像个农民一样蜷缩在车厢里,但是疲乏并没有征服他,到站之前,他内心就已经兴奋起来。他对一切感到好奇,从贾庄到新乡,这是他从未去过的城市——对于许多的农民来说,就仿佛是天堂;紧接着,一夜之间,就又从新乡到了北京,这是国家的首都,最繁华的城市,政治文化中心,对他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 当然,他也须掩饰自己的兴奋,因为顺泰和华辰都已经来北京一年了,他们的新鲜劲早已过去了,佩轩如果显得兴奋,就有点天真了。他比他们俩年龄大一岁多,他俩都是六三年出生的,而佩轩则是六一年冬天出生的。 他们三位同学家里的条件都不好,都属于较为贫困的家庭,顺泰和华辰还都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顺泰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妹妹,他从小就了解家里的困难,所以读书也非常用功,79年高考超水平发挥,考上了q大机械系,引起了轰动。华辰上面有一个姐姐,已经出嫁了,下面有两个妹妹,他家里也比较贫困,他从小就喜欢钻研学习上的问题,尤其是数理化方面,他很善于学习,从来是班里学习最好的;恢复高考的,《本纪》《世家》全读,《列传》大部分都读,《书》《表》则因没有兴趣而不读。同时,看一些外国历史上的名人传记,开始接触一些名着,如《论法的精神》、《政府论》、《社会契约论》等等,这些书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耳目一新。以前他虽然也接触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但是主要受到的是忠孝节义的影响,而《论法的精神》等阐述的思想打破了他以前的美梦,使他的思想处在矛盾之中,这些思想中的矛盾迫使他思考和反思。他出身底层,也受父亲的影响,血液中本就有叛逆的成分,通过读书,这些叛逆有了理论上的充实。同时,他也读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书,当然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下子蜕变。他读小说的眼界脱离了他从小读的那些战争体裁,转向了历史和人性等体裁。同样,读这些书让他思考和反思。不知不觉中,他在蜕变,在脱胎换骨,当然,这需要数年的历程,这只是开端。有时候,思考和反思是痛苦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他从自己、自己的家庭亲人、恋人以及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出发,来思考许多的问题,不自觉地或自觉地探寻问题的答案。 不久,申请的助学金下来了,他们农村来的同学都是二十二块钱,城市里的同学根据家庭的收入也给予一些补贴。他们班里农村来的同学比较多,所以,他们哲学系80年级的两个班情况大不相同,他们二班的助学金每月比一班多了一百多块钱,据说,他们二班是全校领助学金最多的,也就是说,他们班是最穷的班。 当然,班里有的同学却是条件比较好的,如他们宿舍的马坚同学,是带工资上学的,因为他上大学之前是有工作的,按照政策,可以带工资上学。虽然比起上班的人工资并不高,但是比起班里的其他同学,已经是富翁了:每月三十七块钱!让大家羡慕得不得了。刘忠山同学当过几年兵,后又复员回农村家里,他家里条件也不好,所以他也想申请更高一点的带工资上学,同学们都很同情和支持他,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政策而没有得到批准。像卢煜这样家里条件好的同学,是没有助学金的,当然,他也没有申请助学金。类似条件的同学即使申请了,也得不到批准。 一开始的大学生活,新鲜感过了之后,是有点枯燥的,他们哲学系的课程又有点抽象,更觉得有点不太适应。因为哲学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是第一志愿录取来的,而是“服从分配”录取来的,所以有的同学在了解转专业的可能性,班主任阳老师了解到这种情况,就及时做工作,声称哲学专业是很不错的专业,以后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在学校里转专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学校没有批准的先例。这样,这些有意转专业的同学就只好打消了念头。当然,后来哲学系的同学们逐步适应了这些课程的学习,觉得哲学是一门很有味道的学问,对之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且以学哲学为荣,这是后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青涩情缘》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