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11章11

“明占所言属实,定襄城本地已经数年无人进士及第了。”崔先生此时也跟着确认说道。</p>

"中进士这么难?"既然两人都这么说,许天发觉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这跟后世的普通县高中出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样困难。</p>

“每年进士及第者二三十人而已,然而参考者上千人,可见难度之大。”崔先生解释道。</p>

“一年全国只最多录取三十个进士?这比我以为的要少很多,但一千个录取三十个,虽然难度的确很大,还不至于几年一个都考不上吧,我定襄城好歹也是重镇。”许天追问道。</p>

“还是你不了解其中详情,你可知这一千多考生中,每年出自山南东道的人数约莫在十人左右,通常还不到十人。”周明占说道。</p>

许天倒吸一口凉气,更惊讶了:“十人不到,这也太少了。”</p>

真是太少了,参考的有上千人,出自本道的不到十人,比例大约百分之一不到,怪不得这么难。</p>

“我大唐应该不超过五十道吧,为何本地的贡士这么少?”按平均计算,怎么也得有个二三十人吧。</p>

“举贡人数是朝廷定下来的,至少上百年了,向来如此。长安洛阳两都及北方几道占去半数以上,其他地区自然就少,真比较下来,山南东道还不是最少的。</p>

定襄城为上州,上州可举贡三人,也就是讲,襄州七县之地每年只能出乡贡三人而已。再加上州学县学的优异生徒,也仅多一番而已。”</p>

此时许天大概理解了,这其中是明显的地区歧视啊。</p>

北方尤其是长安洛阳两都本来文化教育水平就比较发达,现在给的指标也多,中进士的大头自然就被北方夺去了,其他地方自然少之又少。</p>

这就像后世的几个直辖市,考上名牌大学的容易度是普通省份的十倍以上,这是制度问题,地域保护古今皆有啊。</p>

“是我想的太简单了,知道的太少,没想到中进士这么难。”</p>

“唉,进士及第就是如此之难,文才横溢而最终失意者不知凡几。诗才如杜甫,孟浩然等人也铩羽而归。</p>

尤其是杜甫杜工部,早年屡次不中,最后还是间接依赖祖辈荫蔽靠着举荐入仕。”崔先生说道。</p>

“那考明经是不是容易很多,不是有传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吗?”许天问道。</p>

“明经虽不如进士及第贵重,但向来也是可取之选。明经取士人数相比进士要多两三番,但相应报考的人数也会多上一番,实际依然不易。</p>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是对北方几道而言。南方三四十岁能考上明经也不错了。”</p>

这么一说,考明经的难度也是相当的大啊。</p>

周明占此时说道:“我观进士之难,不仅在于科举考试。若是想顺利及第,科举考试仅为其一,还有二者不可或缺。</p>

首先自身要有真才实学,且得年少成名,参加科举前就得首先名声在外,为众人所知。</p>

其次出身的家族名气地位也极重要,门阀世家及高官子弟科举自然相对很容易及第,又或者在朝廷有公卿贵人提携照应。”  。</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第一国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大明:我真没想当首辅啊 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 我,皇太子,会的东西多亿点正常吧! 我,纨绔王爷,女帝请自重 三国:享兵仙人生,匡扶汉室大业 小兵活下去 大乾第一县令 女帝软饭硬喂,我偏要在她之上 无限进阶:成蛮荒之地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