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不仅兵荒马乱而且旱灾不断,地里几乎颗粒无收,家家吃糠咽菜。那段日子,榆树叶、榆木皮、野菜成为了餐桌上的常态,连树根都被挖来充饥。韩钟生家里吃的饼子都是掺着糠的,嚼半天才能咽下去,稀饭稀得能照见人影,全家人都饿得面黄肌瘦。</p>
韩英浩和刘雪婷从石门送母亲灵柩回家后,大家还和以前一样在一口锅里吃饭。韩钟生的二叔韩英欣不在家,二婶卢琳平时住在娘家,但在这饥荒年月娘家也没有饭吃,所以也是经常回到这边来吃饭。</p>
韩玉川整天不着家,给一家人张罗粮食的事就都落在了韩英浩的肩上。韩英浩虽然每天四处奔波,到处去想办法弄吃的,但往往都是空手而归。这样的日子熬到丁晓玲去世后,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韩玉川和韩英浩商量,实在不行还是分家吧,分成小家各自想办法,或许还能保活命,至少不至于全都饿死。</p>
分家是件大事,按照规矩要请村里和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p>
村里年纪最大的是八十七岁的二爷爷,他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但还不糊涂,听说要主持韩家分家的事,满口答应了下来。</p>
而家族里的长辈请谁主持却成了问题。韩钟生太爷爷这一枝比韩玉川辈分高的几位长辈不是已经离世就是逃难去了外地。和韩玉川同辈的人中留在村里的也只有韩洪宇和韩洪挺哥俩了,他们是韩玉川三叔的儿子。哥哥韩洪宇年幼时得了一场怪病,人变得疯疯癫癫的,肯定是不能出面主事。弟弟韩洪挺和韩玉川同岁,生日只比韩玉川大了十几天,韩玉川叫他二哥。眼下也只能请他出面了。</p>
韩宗明留下了三处房产,一处是他们居住的老宅,是个两进的四合院。另一处是紧挨着老宅的西院,也是个两进的大院子。还有一处是离老宅稍远一点的“卷子房”。此外还有七十八亩耕地、一头牛和一些干活的工具。</p>
韩玉川当着二爷爷和挺二哥的面把家产好坏搭配分成了三份,韩英浩和卢琳对分法也都没有意见。分好后,二爷爷对韩玉川说:“按照规矩,你是老大,你先挑。”</p>
韩玉川推让说:“二爷爷!二哥!你们听我说,份是我分的,我先挑不合适。再者说老二不在家,弟媳妇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看还是让她先挑吧。然后是老三,最后那份算我的。”</p>
韩玉川这一谦让,卢琳和韩英浩也都不好意思先选,大家互相谦让了起来。</p>
最后二爷爷发话了:“我看就按老大说的办吧。你爹不在了,他就是一家之主,说了算。你说呢?洪挺。”</p>
“您老说得对,这和规矩,就这么定啦。”韩洪挺赞同道。</p>
卢琳为了免得搬家折腾,选了老宅。韩英浩选择了西院。韩玉川一家搬去“卷子房”。</p>
房子和地分完了,大家在牲口怎么处理的问题上犯了难。唯一的一头老牛三家轮流用,饲料三家出,这没有问题,大家都同意,关键是由谁来饲养。牲口可是个金贵东西,大家都怕伺候不好。</p>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二婶卢琳挑起了这副担子,她说:“大哥忙,很少在家,锦生还是孩子恐怕照顾不好牲口。三弟又要经常跑石门,也不成。还是我来吧,我自己要是弄不好,还有娘家人能帮一把。”</p>
这件事定下来后,又约定好二位出嫁的姑姑回娘家时,三家轮流接待。就这样一个大家分成了三个小家。</p>
“卷子房”是韩家早年置办下的一处院落,由于租给一个山东人做馒头生意,所以村里人就习惯性地把这里叫做“卷子房”。后来山东人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卷子房”就闲置下来。闲置的时间比较长了,院落和房屋都比较破旧,但院子的面积倒不小,也有三间北房、三间西屋,还有柴草棚、猪圈和茅房。东侧隔着两个院子就是韩洪挺的家。</p>
分家后韩玉川紧锣密鼓地带着两个儿子把“卷子房”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很快就搬了过去。卢琳带着孩子从娘家搬回了老宅。韩英浩一家搬进西院后没住几天就又回石门去了。</p>
分家之后时间不长,长工韩来福一家悄无声息地离开平乐村到外地逃难去了。韩玉川虽然嘴里埋怨韩来福走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但是心里一直挂念着他们。</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走出长夜》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