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一样飘浮其中。七月的天气酷热难耐,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笼罩着大地。 战争的阴影没有影响到海城百姓的生活,人们纷纷躲在大树阴凉处避暑,或者喝着凉爽的凉茶来消暑解渴。 大街小巷弥漫着热气,连空气都似乎变得有些沉重。 绿叶微微颤动,像是被烈日晒得疲惫不堪。 鸟儿也不再欢快地歌唱,而是静静地寻找一处清凉之地休息。这样的炎热并没有阻挡住某些人的脚步。 此时张府会客厅内。 六名丫鬟在扇着蒲扇,为屋内降温,屋内摆满了“冰桶”。 张玉、夏昌珉在接待荣录,荣录也起初被张府的奢华给晃了眼睛,各种名贵的瓷器古董不说,就这占地面积,不说以为是皇帝的行宫。 荣录没有因为冯虢章在山关的大捷而傲慢,反而此时的他一脸的和善,给张玉和夏昌珉的感觉就是“卑微”。 不知道两人为什么会这么形容,但就是给人一种好不习惯的感觉。自己一方明明是战败方却感觉自己像得胜方一样的感觉。 荣录今天是一个人来的,一个大乾帝国礼部官员都没有带。 在夏昌珉的引荐下,荣录和张玉相互算是认识。 荣录在喝过一盏酸梅汤茶后,才缓缓开口:“想必,我这次来关外的目的,你家主子也明白吧!我也不绕弯子。我需要他为我站队!” 张玉和夏昌珉对视一眼,果然如张启恩给他们说的大差不差。因为张启恩这几天是故意晾荣录,看谁沉得住气,起初的荣录是坐的住的。 荣录也以为自己这次诏安是稳了的,可当荣录得知护卫军将和护卫军作战的全部经过,一五一十的以报告的形式,快速送去了齐鲁省济城的袁项城处。 得知了护卫军彪悍的战斗力,以及人手配备莫辛纳甘步枪和大口径“臼跑”之后,袁项城加派了刺探东州省的探子。 大口径“臼跑”是大口径的迫击炮,因为迫击炮弹没有研制出来,所以张启恩就扩大了迫击炮的口径,设计的有点像“没良心炮”。 而此刻济城的杨子隆得知了第五镇大胜后,激动的上蹿下跳,他急忙去找袁项城,希望能够说动袁项城继续进攻张启恩。 可袁项城没空搭理杨子隆这个小卡拉米,他目前忙着和列国的列强“谈生意”。 袁项城将齐鲁省内大部分空地、破旧民宅用高价卖给了英吉利、美利坚的商人,他们用来盖洋楼,搞房地产。 而袁项城则利用这笔“横财”,急忙购买列强的步枪、马克沁、野战炮、子弹、药品、炮弹。 为此,袁项城觉得求人不如求己的想法下,上书朝廷,开始和洋人合作开办“齐鲁大学堂”,为袁项城培养军工人才、外交人才、建筑人才等。 接着,袁项城趁着如今的朝廷无暇顾及齐鲁这边,他开始大面积的整理齐鲁省内的西务企业工厂,开始整合优化。 将一些老旧、不挣钱的工厂关闭或者直接打包发卖给民间,接着利用和南方督抚、王爷、南务大臣们的关系,袁项城开办齐鲁省内的军工厂。 袁项城私底下放开了民间办学、办报、经商的限制,此时的齐鲁省开始焕发生机。 第二天, 张启恩带领全体将领,去往祭拜了锦城战役牺牲的将士,送别将士们入土,夏昌珉找的风水宝地是锦城外的一处青山上。 同时,张启恩带领着将领们在锦城复盘了当时的作战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进步。 与此同时,张启恩接到了营城造船厂研制的铁甲舰下水不到十几分钟,就沉没的消息。 护卫军海军的发展严重缓慢,造船没有张启恩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张启恩顶着各方的压力,此刻只能咬着牙坚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军阀:我在乾末当总督登基称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