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11章 海陆并进追歼倭寇

经过这次南麂大捷,共活捉倭寇一百零二人,砍倭寇脑袋七颗,倭寇多处巢穴被捣毁,台州和温州一带倭寇多处窝点被端掉。温州和台州一带的抗倭战事告一段落。朱纨也由温州移住福宁州。

这福宁州也是倭寇猖獗的地方。朱纨由温州移住福宁州,也是为了指挥抗倭战事的方便。

在福建东山岛西南部诏安湾附近海滨有一条小溪,潺潺流水—直通到海里。原来这条溪常有海鸟在这里寻找鱼虾和贝类,由于海鸟常常聚集于溪上,民众就叫它为“鸟仔溪”。也许曾经在这里发生过故事,当地老百姓又把它改名为“走马溪”。

走马溪位于福建漳州东山县,明初的东山县叫着铜山。有历史记载说,铜山所城,原为民间牧薮,土名“东山”。还有历史记载说,“铜山者,明防倭之水寨也,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始称‘东山”’。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备海防倭,在东山筑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户所。因地连五都之铜钵,故易名铜山。于是,城、寨、所皆用“铜山”之名。因“铜山”在建县时,因江苏省已有铜山县,所以用古地名称东山县。东山县走马溪是古梅岭港海域的重要口岸之一。其溪口宽阔,群山拥簇,有古炉山屹立于溪之北,大帽山为东隅屏障,凤门山、孤面山巍然挺立于溪南畔上,地理形势特别有利于停泊船只。著名学者卜大同《备倭记》有记载:“走马溪,在五都海滨,内有东澳,亦呼贼澳,为海口藏风之处,凡寇船往来,俱泊于此。”另有史籍记载:“走马溪,在诏安县东南五十里海滨,为海口藏风之处,三、四月东南风汛,番船多自粤趋闽而入于海,南澳云盖寺走马溪,乃番船始发之处。”

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走马溪渐已经发展成为闽粤沿海商户和国际商人贩海贸易的通商重要口岸,成为早在龙海月港兴起之前就已成为闽南粤东的外贸口岸和东西洋海商的中继站之一。村民“通番接济”,“历年官府竟莫之奈何”。在这里进行非法走私的海外商船,一般先在南澳云盖寺、诏安、走马溪等地停靠,再到浯屿停泊船只,等候海沧、月港出货,以及金门料罗、乌沙等处的接济。

嘉靖二年,按大学士夏言建议,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对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贸易。严厉的海禁并未能扼制住蓬勃发展的私人海上贸易,相反为海上走私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以致海禁愈严,番货价愈高,犯禁出海的船只愈多,“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海禁使很多“资衣食于海”,或依附于海上贸易为生的百姓不得不投入海盗行列,或者与山贼合流,倭患到达巅峰。加上走马溪地处闽粤边陲海域,从明初开始就没有任何官方机构管理,也没有编入里甲、交纳赋税的“编户齐民”,呈无人管理状态,走马溪水域一带因此成为海商走私贸易的“巢穴”,故有“贼仔溪”之称。

走马溪海商活动频繁,走私贩海日趋活跃。从独自经营发展为合伙经营,形成了一个个由强有力的船头为核心的海上贸易集团,且转向海盗活动。著名海商集团许栋、许西池、谢老、严山老、许朝光等先后驻扎或逗留在走马溪一带。如果把整个梅岭港范围算在内,当时从事海商贸易活动的海商已超过一万多家。走马溪南畔岐下一带,呈现十分繁荣景象,人丁兴旺,聚居了关、丁、李、沈、施、张、潘、许、洪、罗、贾等十大姓氏。并在走马溪上流及南畔建有“天后宫”、“玄天上帝庙”、“保生大帝庙”。

朱纨来到闽浙后,为防倭,推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沿海之间的交通也都被阻断。铜山水寨一千七百名官兵、四十六只哨船,在北达漳浦六鳌、南抵广东省南澳的数百里地段查缉走私活动。

双屿港被明军捣毁后,侥幸逃脱的倭寇逃至龙海的月港和浯屿继续进行海盗走私活动,而且仍然在走马溪一带出没,找寻走私贸易的机会。

嘉靖二十八年初,明军追赶从双屿港逃出的倭寇至月港、浯屿,一部分倭寇则进入诏安县走马溪。

朱纨了解到以上情况,决定来福建福宁州亲自指挥抗倭战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抗倭英雄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官痞 姐姐好凶[七零] 九零蜜宠:木系大佬逆袭搞钱日常 女主她有八百个心眼[九零] 缘来还是你 孕期小哭包,疯批老公轻点宠 修仙?贫道本身就是仙! 深缠!病娇哥哥囚锁软诱小漂亮 傅总,江小姐另寻新欢了 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