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十五章如果把华夏历史浓缩成一天会是什么15

“充州司马杜闲之子?好好好!”</p>

“来人啊,派人传旨,宣那杜甫进京!”</p>

李隆基兴奋之下,立刻就要派人去传那杜甫。</p>

李白连忙说道。“圣人,臣愿前往!”</p>

李隆基一听,不加沉吟,便笑道。“你去正好,你与杜甫皆是我盛唐英才,确实也应多走动,那此事就交给你吧。”</p>

三国位面,曹操感慨。“如此忧国忧民之辈,倒是与操颇为相似,不能生逢同时,不然当引为知己!”</p>

刘备神往。“但遇天下罹难,每有忧国之士,若能得遇,备当奉为座上宾!”</p>

张飞嘀咕道。“一个破茅房被风吹翻了也能写诗?那俺..”</p>

诸葛亮:“......”</p>

大明位面,朱瞻基点头认同。“李白为千古诗仙,杜甫为一代诗圣。”</p>

“天幕同名,倒也是合情合理。”</p>

说罢,他瞅了一眼朱棣,小心翼翼道。“爷爷,您觉得呢?”</p>

朱棣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诗词不过小道,看看就好。”</p>

“大孙,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别处。”</p>

别处?</p>

朱瞻基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p>

“爷爷你是说......后世之人的学问吗?”</p>

朱棣点头,一副孺子可教也的模样。</p>

“没错,后世从大街之上随便拉上两人,都能出口成章。”</p>

“对古代的诗文经典,更是对答如流。”</p>

“可见后世之广开民智一事上,也远胜我大明十分多。”</p>

说完,朱棣不禁是既好奇又感慨。</p>

人人都能识字作诗了?那到底有多少读书人?要办多少学堂啊?</p>

大唐位面,贞观年代,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辅机,你说这后世之人,有多少学子?”</p>

李二很好奇,为什么大街上随便拉两个人,就有这么高的诗文储备。</p>

要是放在大唐,就眼下这个猎场之中,衮衮诸公,文武百官,也还是有一大票人是大字不识几个的。</p>

长孙无忌对答道。“依臣所见,14亿人中, 至少有4亿人是念过书的。”</p>

4亿人?</p>

听到长孙无忌的估计,李二咋舌不已。“这么说来的话,岂不是近乎三分之一的人都识字了?”</p>

那这可太恐怖了,这么多人读书。</p>

那后世人君管理天下得多难,愚民好教。</p>

智民难治!</p>

这是一贯以来的道理。</p>

没有文化的人,你只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那就几乎不用担心他们能作乱造反。</p>

但是读书人不一样,这书读的越多,想的就越多!</p>

这么多人读书,那天下还管得过来吗?</p>

长孙无忌道。“陛下多虑了,虽然后世之人看起来颇有学问,且出口成章。”</p>

“但是依臣所见,所教的大抵应该都还是些诗文小道,真正的治国治民之术,乃至军事用兵......等等诸多学问,却应该是不教的。”</p>

长孙无忌还剩半句话没说出来,就好比那御龙术..</p>

但他岂知道,何止是御龙术!</p>

就连屠龙技......后世都放进了教科书里!</p>

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不肯学!</p>

随即好奇起另一个问题。“朕刚才见天幕中提到了大学生、高考...“</p>

看来后世的学堂,似乎也与我大唐颇为不同。</p>

长孙无忌倒是觉得很正常。</p>

“也就是改了个名字罢了,内在大抵还是一样的。”</p>

从古至今,自孔夫子壮兴了文脉一来,华夏的学堂规制,大差不差。</p>

都是私塾讲义那一套。</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