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档案】苏克,原名苏文轩,男,1912年出生于绥远。1930年于燕京大学参加革命,曾担任学生会主席。1931年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大学,在学校中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
1932年加入第三共产国际。1933年回国,由组织分配到绥中军区,参加八路军第三军第二师独立骑兵团,任政治部主任。
——摘自《八路军绥中专署档案》(卷宗编号0134)
苏克身上有两样儿宝贝:一是围巾。他的脖颈上总是系着一条鲜红的羊毛围巾,那是他从俄罗斯带回来的,东方大学的许多学生和教授都喜欢佩戴这样的长长的围巾。尤其是在冬季,冰天雪地里那红围巾不但保暖,而且色彩显眼突出,让人觉得像火焰一般热烈,那正是一个革命者应有的标志。再一个就是眼镜。他的眼镜是圆圆的金线边儿那种,当年著名的革命家还有作家、诗人、学者,也都喜欢戴那样的眼镜。那种眼镜俨然是那个时代时髦的物品。最让苏克骄傲的是他的毛笔字。据说他的书法作品曾经得到过一位大人物的称赞,这让他激动了好些日子。独立大队里识文断字的人不多,还有一部分蒙古族同胞,他们连汉字都不会写,所以苏克就成了绝对的笔杆子,无论是每年的春联,还是走到每一处张贴宣传标语,都离不开他和笔杆子。
贾兰与苏克的见面也颇具戏剧性。那天傍晚,夕阳西下,苏克正带着几名战士张贴标语。他们在农民家的土墙上、碾盘上、大树上贴满了标语:“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全民总动员,齐心抗日保家园!”“宁死不做亡国奴!”……
贾兰这时候拎着一把大铁皮壶走过来,上前询问:“同志,请问哪里可以打开水?”
苏克扶了下眼镜,上下打量着贾兰,随手指了一个方向:“往那边走,再朝右拐,伙房门口有锅炉。”
“谢谢你了同志。”贾兰也注意地看了苏克一眼,觉得他与其他的八路军战士有点儿不一样。究竟哪儿不一样,她也说不上来。她只想着打开水,快步向那个方向走去。
走到伙房门前,果然看见有一个土制的锅炉正冒着热气。那锅炉上端还安了一个小汽笛,当水开了的时候,汽笛就刺耳尖锐地叫起来。贾兰是头一回自己来打开水。她围着那笨头条脑的锅炉转了几圈,觉得那个铜龙头应该是出水的地方,便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拧了下那个龙头,果然,热水从里面流了出来。她用那把大铁皮壶去接开水。不一会儿水便满了,她正要去关龙头,不料这时,那汽笛突然刺耳地嘶鸣起来。她被吓了一跳,手一歪,便被开水烫了一下。手一疼,便将铁皮水壶扔到了地上,那泼出的水几乎又烫了她的脚……水龙头哗哗地流着。正在她不知所措的当儿,苏克及时赶来了,先是急忙关了水龙头,然后扶住贾兰,关切地问她是不是被烫坏了。
贾兰看见锅炉的水不流了,这才踏实了一下,用嘴里的气呵着手,说没事儿。苏克抓过她的手一看,吃惊地说:“这还叫没事儿?都红啦!再厉害,那得要起泡,会脱皮的!”他的关怀让贾兰心底顿时泛上一阵暖意,这才认真地看了他一眼,歪着头问:“看你的样子,是个当官儿的吧?”
“革命队伍不讲官职,官兵平等。我是咱们独立团的政治处主任,我叫苏克。”
“主任是多大的官儿?比团长、政委还大吗?”贾兰好奇地问。
苏克摇头说:“不,没他们大……贾兰同志,海政委要我跟你谈谈。我本来想吃完晚饭再说,可现在碰见你了,咱们就边走边说吧!”
贾兰紧张地看着苏克:“不会是又要撵我们走吧?”
苏克摆摆手笑道:“不是!就是随便了解点情况。”
说话间苏克已经帮着把那水壶捡起来,重新在锅炉那儿灌满了开水,然后拎着铁皮壶和贾兰一起往回走。二人边走边聊着。
“贾兰,你家在什么地方?”
“你问哪个家吧?”贾兰觉得在苏克面前不如在奇剑啸面前那么放松,有点儿紧张。
“怎么,你有几个家啊?”苏克注意地问。
“起码有三个吧。”
“三个?”苏克吃惊地看着贾兰。
“是啊,北平有一个暖梅斋;归绥有一个菊花亭;卓资山镇还有个幽兰阁。”
苏克有点儿听傻了:“那你爹是谁啊?”
“他叫贾二河。哎,你听说过他吗?”
苏克恍然大悟:“是莜面大王贾二河吗?是的是的,我听说过!整个绥中地区,几乎所有的莜麦地都是他的。”心里却想:怪不得是两位娇小姐呢,原来是大名鼎鼎贾二爷的千金啊。
贾兰:“苏主任,听口音,你是北平人吗?”
苏克:“我外公外婆是北平人,我从小跟他们在北平长大。我爷爷奶奶是晋商,当年走西口来到归绥,就在那儿住下来,生意越做越大,在包头和多伦,都有分号哩。”
贾兰高兴起来,似乎在这革命队伍中突然找到了自己的同类,或者说是找到了知音:“原来你也出身不好呀?”
“出生不由自己选择,但是走什么道路却是可以选择的。我们一些大首长,他们的家庭出身也不好,有的是地主,有的是资本家,可是他们却选择了革命道路,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贾兰半认真地听着,她并不明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但是她的心情却一下子好转起来。她故意靠近苏克,压低声音诡秘地问:“苏主任,我们的事情,是不是已经决定了……”
“你们什么事情?”
“参加八路军独立团的事情呀?”
苏克恍然,说:“师部已经电话回复了,同意你们姐妹俩一起人伍……”
“那怎么还不给我们发军装呢?”
“我听说,起初是海政委对留下你们姐妹俩有点意见。后来听说你们姐妹俩都是学医的,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说同意留下你们,观察一个阶段。”
那一刻贾兰心里乐开了花儿,她从苏克手里抢过铁皮壶,急忙向自己的房间跑去。还没跑进房间,就大叫起来:“姐——行了,通过了……我们人伍啦……我们是八路军战士啦……”
喜悦的声音惊飞了落在房顶上的一群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地飞起来,向村口那一片树林子里飞去。那里,是一片老榆树,正在暮色中弯曲着苍老的身躯,准备昏然睡去。
又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满天的火烧云扬洒着瑰丽的景色。大青山浮现出它壮美的轮廓,天幕下起伏着刚毅的曲线。苏克带着贾兰进山去采草药,用来治疗她烫伤的手。苏克似乎很懂草药,采了些天仙子、蒿本、乌草,说这些是止疼的;又采了些狗豆蔓、麻黄根、龙牙草,说这些可以用来收敛伤口。当他把其中的一些草药放在嘴里嚼碎了,给贾兰涂抹在手上的烫伤处时,贾兰心中泛起一阵感动。她发现苏克在凝视着自己,急忙躲闪开他的目光。苏克也有些尴尬,抬头假装欣赏着自然美景。
“乡下的景色真美!在北平就见不到这样的晚霞,所以我总想回卓资山。”贾兰动情地说。
“我也喜欢田野风光啊!她美得不带一丝一毫的修饰和虚假。”苏克也说着,他脖子上的红围巾此刻显得更加鲜艳,他的眼镜片儿上闪烁着晚霞金色的光芒,这使他的眸子也变成了金色。“此刻,你在想什么呢,贾兰?”
“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那些诗句。”
“你喜欢莎士比亚?”
贾兰点头说:“是啊,我喜欢他的戏剧,也喜欢他的诗。那些十四行诗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写得多美……”说着,用流利的英语吟起了莎士比亚的诗句:
nowstandyouontheofhappyhours
(你现在站在黄金时辰的绝顶)
andanyaidengardens,yetunset
(许多少女的花园,还未经播种)
withvirtuowishwouldbearyourlivgflowers
(贞洁地切盼你那殉烂的群)
uchlikerthanyourpatedunterfeit
(比你的画像更酷肖你的真容)
山野间,听到有人用熟悉的英语大声吟诵着莎士比亚的诗句,令知识分子出身的苏克不禁有些动情。贾兰回头发现陶醉的苏克,有些意外地看着他问:“你听懂了?你不是学俄语的吗?”
苏克不应答,却髙声用俄语朗诵起来: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诗人
我不过是个哭泣的孩子,你看我只有撒向沉默的眼泪
“我虽然听不懂,但听得出韵律很美!谁的诗?”
“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
“云还会穿裤子?诗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贾兰格格地笑了起来。
苏克点头说:“是啊!还有高尔基,他们都是苏维埃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我喜欢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更喜欢高尔基的《海燕》。有空我送你
一本他们的书,你一定会喜欢。”
贾兰高兴地跳了起来:“真的?太好了……”
苏克抬眼仔细地看着贾兰那张洋溢着青春光彩的面孔,不知为什么,一时竟有些神情恍惚。
夕阳中,两个年轻人越聊越兴奋。不知不觉,西山顶上收尽了最后一丝余晖,大地正在被山的阴影所笼罩,并且正在向黑暗中慢慢沉沦……
新军装总算是发下来了,但贾兰却怎么也髙兴不起来。首先,她不会打绑腿,自己费了半天的劲儿,怎么也弄不好。姐姐贾梅和她一样,绑来绑去,怎么绑都像个粽子,很难看!她一脸苦相地看着妹妹。妹妹无论办甚事儿都有股子狠劲儿,她绑了又拆开,拆开又绑上,折腾了好半天,终于把自己的绑腿弄好了,然后走到姐姐身边,像是蛮有经验的老兵那样帮她打着绑腿。
“你缠得太松了,总舍不得使劲,难怪弄不好。你以为是梳头扎小辫儿呢!”贾兰一边用教训的口吻说着,一边三下五除二替姐姐打好了绑腿。
“你干什么都比我强,难怪爹爹喜欢你。”姐姐感慨地说。
“你呀!整天娇滴滴的像个林黛玉,妈还喜欢你呢!”穿上军装的贾兰这时高兴起来,她小心地把原来那身衣服放在小皮箱里,对着镜子戴上灰色的军帽:“姐,你看我穿军装好看吗?”
贾梅打量着她摇头说:“不如穿旗袍好看,裤子又肥又大,简直就是个布口袋,女人的线条一点都看不出来嘛。”
“穿旗袍怎么行军打仗呀!亏你想得出来。”贾兰高兴地对着镜子敬了一个军礼,“现在,我们是八路军战士啦。”
贾梅坐在那半晌没动,她有些忧虑地说:“兰兰,你说咱们这路走得对吗?不会是一时冲动,将来再后悔吧?”
“你后悔了?”
“有点儿……当兵打仗,毕竟不是咱们女孩子干的事,我就怕吃不了这份苦,坚持不下去。”
贾兰正色道:“姐,我可警告你,不论多苦多累多难,我们也得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别让人家看不起我们。”
刚说到这儿,外面传来敲门声。苏克走进来,对姐妹二人彬彬有礼地说:“准备好了吗?我带你们去卫生队报到。”
贾梅吓了一跳,贴近贾兰的耳朵边低声说:“坏了,真让我们去卫生队啊!”
贾兰悄悄在姐姐的胳膊上掐了一把,不让她说下去。
苏克带着贾兰和贾梅走进了卫生队驻扎的那个地沟子村子。姐妹俩看见在插着“红十字”标志的小旗的那个小院子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进进出出,都很忙碌的样子。
贾兰打量着这个破旧的农家小院落,有点失望地问苏克:“这就是卫生队啊!苏主任,我们没走错门儿吧?”
“没错!部队驻扎在哪儿,跟老乡借个院子把行军床一架,白布单一铺,就成卫生队了。”苏克解释着说,然后朝屋子里喊着:“娜仁队长——娜仁大姐——”
娜仁大姐应声而出。她脸上挂着疲倦的神情,那是昨天晚上熬夜没有睡好的表现。她清癯的面庞线条分明,正用明亮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姐妹二人:
“让我猜猜看——这个是贾兰,这个是贾梅,对吗?”
姐妹二人互相看了一眼,从心眼儿里佩服大姐的眼力,猜得真准。
苏克给贾家姐妹介绍了娜仁大姐。二姐妹已经粗略地懂得了部队里的规矩,便一起上前行军礼,虽然行礼的样子很可笑,但对她们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娜仁大姐还了军礼。贾兰抢着请求队长马上给她们分配工作。娜仁看着她俩说:
“听说你们在北平当过见习大夫?那可太好了,我这正缺人手,现培养也来不及。一场仗下来伤员就住满了,急得我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呵呵!这回多了两个大夫,一下解决大问题了。”
“我们……”贾梅欲言又止。
贾兰急忙拉了姐姐一把,假装咳嗽着:“咳咳……是的,我们学过医,应该没问题。”
“你们俩来得太及时了!”大姐对屋子里喊,“大家都出来一下。”
声音刚落,便从屋子里挤出来三四个女护士、一个男军医。他们都很年轻,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子看样子顶多也就十四五岁。她们挤在一起瞟着新来的姐妹二人,窃窃私语,叽叽喳喳,不知说些什么。
这令贾梅心里很不高兴:这些土包子呀,俗气死了,没见过世面,多没礼貌啊!今后就要和她们生活在一起了。
贾兰心里却是开心的:啊哈,今后就要跟这些小姐妹一起生活、工作、战斗啦。看她们的样儿,都是善良美丽的,自己一定会和她们合得来,成为非常亲密的战友的。
娜仁大姐给大家介绍了新来的贾家姐妹。护士们鼓起掌来。“认识一下,这是新来的大夫,大家欢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绥远抗战风云录》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