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时代周刊被查封之后,这份在大宋行量最多的报纸就成了过眼云烟。这是士大夫们的底线之一,赵与莒心知肚明,因此并未干涉刑部查抄周刊公署的事情。于是这家大宋最早的报纸寿终正寝,但赵与莒并不愿意就此放弃对于报刊的支持,从邓若水那里得知他将后事托付给了吴文英之后,赵与莒便将吴文英找来,又将正在试验新明的文瞳召来,二人与邓若水都是甚为密切的,听说有办法可救邓若水一命,哪里有不竭力去做的
于是,一家新的报纸大宋日报新鲜出炉,全部人手销售渠道,都是继承地原来周刊的,如同曾经被查封而改头换面的武林秘闻一般。而运动之前的英国。不过,大宋比英国要强地是,由于官府的努力和读书地传统,无论是自耕农还是新兴工人当中,识字率都要远高于英国。
这将奠定大宋将来腾飞的基础,赵与莒相信,仅凭借他是这世上义务教育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这一点,他就可以永载史册了。官家,这文瞳似乎就是以前给大宋时代周刊制板画的那人吧韩妤问道。
她话一出口,便自知失言,这些日子,周刊是皇宫中的禁忌,虽然赵与莒并未因此怪责哪个人,可大伙儿都觉得,被周刊这样捅上一刀,天子肯定是伤透了心,并没有谁知道,赵与莒在内心中其实是赞同赵景云四民观点的。
正是此人,我已经召他入宫,准备与诸位爱妃一起合影,把咱们家的孩儿们也都召来吧,咱们来一张全家福。赵与莒兴致很高,笑着又道。
赵与莒的全家福人口可不少,原本历史上的理宗皇帝子息不多,而且多有夭折,现在则不然,他如今除去长子孟均长女银铃之外,还有三个皇子与两个皇女,四子三女都甚为健康。长子孟钧如今已经有十几岁,正是叛逆心重的年纪,不过赵与莒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把他的叛逆心与好奇心引到了合适的地方,这小孩儿对于智学极感兴趣,却没少揪那些教他义理经书的老学究们的胡须。他最拿手的便是机械,每日倒有大半天时间跟在工部萧伯郎的身边,前些时日还自己组装了一只机械表。
这张全家福很快就被冲洗出来,放大之后被挂在福宁宫,算是每天提醒赵与莒,在忙于政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家中的亲人。他能够忙里偷闲,与大宋日报横空出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份报纸,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大宋时代周刊的改头换面,可是有先例在前,谁也不好多说什么,而且现在整个大宋的焦点都在随着远征舰队回来的金银珍宝上,谁还有闲功夫去理会一家报馆
毕竟,这一趟远征的收入,足以让每一个人疯狂
不完全计算的话,此次远征带回来的金银,按照如今的市值比价,大约价值六亿六千五百六十万贯在经济高增长十余年后。如今大宋的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是这个数字还略低一些。而实际上。因为黄金与白银作为储备金属,并不直接进入市场上流通,而纸币又在不停地稍稍贬值。所以价格比起这个还要贵些。
即使是赵葵这样热切地想将邓若水与赵景云缉捕归案的人,想到这个数字地钱钞也是面红耳赤心头热:有这一笔钱入库,朝廷可以办多少大事
官员的薪俸这几年都在涨。但总涨不过那些富商们,他们早有微辞。有了这笔钱,如今也可以给官员们涨涨了。修了近十年铁路。如今铁路地技术已经很成熟,也该从沿海沿江的平原向内地多延伸几条。前些年总是没有钱,如今也可以用这笔钱将铁路修修了。还都汴梁一直是几代大宋君主和臣子们的梦想。以前不能实现,现在有了闲钱。也可以营建一下旧都宫室了
礼部尚书余天赐看着手中地这一大堆请柬拜贴,只觉得自己眼前全是黄澄澄的金块。前些时日,这些请柬拜贴都往赵葵那儿送,余天赐虽然假装不知道,其实心知肚明,没有料想天子往华亭府跑上一趟,这些麻烦的玩意儿就全往他这里递来了。听说赵葵家门前现在是门可罗雀,没有那么多人向他施压了,他如今应该可以优哉游哉地喝茶了吧。
这些请柬拜贴都是为了那在华亭府码头上堆了半天地黄金白银,那可是大肥肉,若是少的话,众人知道自己分不着,倒没有什么注意地,但这么多就是随便漏上个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那也值上几万贯几十万贯
相公
如今大宋风气,即使没有被拜相,一些主官也被称为相公,余天赐地门房便是如此称他,他对这个称呼也是隐隐欢喜,觉得自家拜相是迟早的事情。见着门房拿着件名敕匆匆走来,他眉头皱了皱:这又是谁要来见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金手指》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