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宋庄小学集中放假的日子,在这一天,宋庄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们会告诉学生们假期是从哪天到哪天,假期的作业是什么,假期需要学生在家完成什么样的实践活动。
寒假作业一到六年级都是一样的,一本三十多页的《寒假原地》,暑假也会有一本《暑假原地》,六十几页。
书本的页数都是跟放假的时间大约一样的,应该意思就是想表达一天完成一页吧。
而实践活动,过年时期布置的都是抄写几幅春联,动手包饺子,帮家里打扫卫生。
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怎么可能完成《寒假原地》的去一趟博物馆,去一次少年宫呢?所谓的实践,也不需要什么记录,谁也不在乎会不会完成。
所以作业真正需要完成的,就是那几页简单的题目而已。
除了一些放假期间的琐碎事,最重要的压轴活动,一定是班主任将一摞奖状念着名字发给成绩优异的学生。
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班级干部、学习进步奖每种奖项名字不一样,含金量也就不一样,在宋向文认知里面,三好学生一定是最重要最好的奖项。
和自己住附近的哥哥程鸿,比他早上两年学,每年都会拿三好学生和学习标兵,有的时候还会拿优秀班级干部,一年三四张两三张奖状是稀松平常的。
程鸿家不大的小屋子里,早就贴满了他和他的姐姐程飞拿回来的奖状。
坐在教室窗边的宋向文,正好看得见办公室所在的屋子,早上八点二十多,班主任范老师从办公室里面推门出来,一摞奖状,几本新的笔记本,一筒新的铅笔,还有一张印着学生成绩的a4纸。
黑色棉服,黑色长筒裤,灰色的雪地棉,还是平常的穿着。
“今天不会很特殊吗?怎么还是跟平常日子一样。”
宋向文一边赶紧向自己的同桌说着老师要来了,一边在心里自己嘀咕。
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没得说,只要一分钟没有人看着,下一分钟就能吵翻天,班主任有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有学校的工作任务,总不可能一直待在教室里看着这一群花果山的小泼猴。
而今天的一年级一班,在听到教室里。
等到开完了全校大会并且给表彰了在此次考试中优秀的学生之后,学生们就可以回家了,而且下午就不用过来,直接开始放寒假。
放学也比平常要早半个小时,所以很多学生放学之后都在家属接送点的墙边裹紧衣服当着风几个人簇拥在一起。
而宋向文、程鸿、孙奥和宋飞扬,因为都是住在宋庄的东边,所以他们没有家长也不用在冷风里等着,从接送点向东走五十米,左拐就到了宋庄大集。
宋庄的大集是整个镇上最大的大集,从日用百货到鞋服、零食、生鲜应用仅有,大集上人流量大,扔的塑料袋、包装袋也就多,被风一吹,都堆积在了大集南面的一排房子前。
宋向文几个人在回家路过宋庄大集最喜欢的,也就是从垃圾堆积的地方经过,那里偶尔会有卖菜的小商贩一个不注意掉落的一块钱,会有很多对他们这几个孩子来说异常珍贵的宝贝,像什么毛线球、暖水瓶胆、笔直的木杆子。
所以基本上他们一起回家的话,都会去大集上转一圈。
今天则不然,最后一天,程鸿上台领了全校十几个人才有的新华字典,并且带回家了三张奖状,学习标兵、优秀干部、三好学生。
程鸿不止一次地在路上念到“可沉了,发那么大的干什么,恁说是不是。”
宋飞扬也有两张奖状,他和程鸿的学习是不相上下的,可能相差的,就是程鸿在班级里面与老师之间像朋友一般,活跃但是并不会令人讨厌。
而孙奥,他和程鸿宋飞扬是一个班的,他的学习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上了两年学,还是没带回家奖状。
他也不在乎,作为自己家和叔叔家两个家庭唯一的孩子,从小就被蜜罐包裹着,辣条都是按大包买的,零花钱更是好几块好几块的给,到了饭点,孙奥的爷爷孙华上街看看孙子不在家,就会骑着他的自行车围着村庄到处找,向东能找到东河边,向西能找到宋庄大集。
从小到他,孙奥也没有什么学习的压力,读初中、上职高、参加工作、成人高考进专科、参军。
他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没在路上耽搁时间,回家也很早,十一点半左右,回到家的宋向文因为家里父母都上班,就在奶奶家看了一下午的电视。
那个时候,宋向文家看的还是有线电视,宋立典和朱秀兰最喜欢看的就是鲁东省电视台的节目拉呱,小溪办事。
宋向文就跟着爷爷奶奶,看着电视里面报道的鸡毛蒜皮,听着那个中年主持人的地方方言,到了好笑的地方,还会模仿两句。
晚上七点钟,宋召华的摩托车声音从胡同西边传过来,听得多了,宋向文能够直接辨认出自己父亲的摩托车,所以直接拎上包就出了奶奶家的木门,迎着照过来的摩托车等,走到自己家的朱红色大铁门前。
“爸爸,我靠了91,92。”
宋向文边靠着铁门,边跟刚熄火的宋召华说着。
“嗯,中,起开一些,我开门,别靠着。”
宋召华拔出摩托车钥匙,从几个钥匙里选出来大门的那一把,眯着眼睛微微低头把钥匙插进孔里,碰到磕磕绊绊的地方,转两下,再说一句“他妈的锁不滑溜了”
和一句叹气。
730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故人随风而行》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