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高句丽战略政策的转变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亲征高句丽。以阵亡两千唐军为代价,取得了攻陷十城、斩首四万的大胜。但终因在战略指导上过于求稳,导致推进速度迟缓,错过了最佳进攻时段,没有实现打下平壤、诛灭罪魁祸首渊盖苏文的目标。 太宗返回长安,渊盖苏文益发猖獗,虽然与大唐恢复了邦交,但在上奏的表章中言辞傲慢,对大唐使者态度冷淡,且常在边境窥探唐军动向。太宗多次让他不要攻打新罗,他却置若罔闻,根本不听那一套。太宗遂下令与高句丽断交,召集群臣商议,准备再行攻讨。 有了第一次失利的教训,群臣这次非常谨慎,大多数人认为高句丽境内山高谷深,城池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且通行道路过于险阻,从正面攻打比较困难。但从上次出兵情况看,他们地狭民贫,遇有战事无法及时耕种庄稼,国内普遍缺粮。 综上分析,与其顿兵坚城无故损失将士性命,不如以扰代攻在边境附近袭扰破坏,使其疲于奔命。数年过后,他们境内势必千里萧条、人心离散,到那时鸭绿江以北可不战而取。 太宗采纳了群臣意见,及时调整了策略,没有继续像隋炀帝那样穷兵黩武,高句丽也自此悲催沦为大唐各路战将大显身手的演兵场。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三月,大唐兵分两路,分别从陆、海两个方向袭扰高句丽。 陆上唐军由司空李世积统领,带着右武卫将军孙贰朗等新锐将领,从新城(辽宁抚顺新宾县北)进入辽东,劫掠南苏等数城(南苏为古地名,今已不可考,大体在抚顺一带)。唐军充分发挥善打野战、机动灵活的优势,只在城下搞破坏,一旦敌军入城进入防守状态,即刻见好就收。 海上唐军则由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右武候将军李海岸率领,从莱州(山东烟台辖)入海进入高句丽境内,先后历经大小百余战,攻陷石城(大连市境内),在积利城(今辽宁大连庄河)附近海岸线上与高句丽一万余人激战,阵斩两千级,班师凯旋。 这两路军队参战兵力都不多,陆路三千多人;海陆一万多人,除去水手外,登陆作战的也就六、七千人。但对高句丽造成的破坏却是巨大的,就在高句丽还没缓过神来,唐军第二波打击又到了。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右卫将军裴行方,统率三万余人乘战舰再次从莱州方向渡海进击,镇将古神感在易山击败高句丽。 这两次规模较大的袭扰作战被《资治通鉴》完整收录下来,至于史无记载、发生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战斗估计更多。 经过近两年的消耗,高句丽有点懵圈了。好嘛,一到耕种季节,唐军就越境杀奔而来,抢割破坏了地里的庄稼掉头就跑。出来打吧还打不过,不打吧粮食都让人抢了今后吃啥! 鉴于袭扰作战初见成效,太宗经与群臣商议,决定明年再次发兵三十万,一举歼灭高句丽。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戎马一生的太宗身体大不如前,终因医治无效,于贞观二十三年(648年)五月病逝。 【02】接过老爸的枪,继续教训白眼狼 刚刚继位的高宗李治忙着稳定朝局,加之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唐自立,没有再继续袭扰高句丽。 转眼六个年头过去,到了永徽五年(654年),不甘寂寞的高句丽又开始主动生事了。 十月份,高句丽将领安固,联合靺鞨部落进犯契丹,被大唐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辽宁抚顺新宾县北)打的大败。 李窟哥是契丹首领,原名大贺窟哥,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归附大唐,做了首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并赐李姓。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又与百济、靺鞨侵犯新罗北疆。新罗国王金春秋招架不住,被迫向大唐求援。 当时的朝鲜半岛共有三个国家,高句丽位于半岛北端,百济位于半岛西南(现韩国境内)、靠近中国一侧,与高句丽一样,百济也是由中国东北的古民族扶余人南下所建;而新罗则位于半岛东南(现韩国境内),由当地“三韩”部落中的辰韩所建。 这三个国家,新罗对大唐最为忠诚,朝贡也最积极。因与高句丽、百济的族源不同,经常受到这两个国家的联合欺侮。 大唐第一次讨伐高句丽,除渊盖苏文弑杀国君外,擅自阻断新罗朝贡通路也是主要原因。 高宗接到新罗国王求援,诏令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出兵教训高句丽。 此时的大唐还在西境与阿史那贺鲁作战,参战兵力主要由营州府兵及奚、契丹等部落军队组成,规模不是很大。 高句丽轻视唐军兵力薄弱,大着胆子从山城走出来,渡过贵端水(浑河)迎战。程名振、苏定方挥师猛攻,大败高句丽,斩获千余人,一把火烧毁了外城及城外村落班师返回。 显庆三年(658年),高宗平复了阿史那贺鲁叛乱,彻底剿灭了西突厥,将大唐西境扩展到波斯附近。与此同时,在皇后武则天的协助下,铲除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托孤派”,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摆脱了长孙无忌的阴影,高宗李治开始一展抱负,将关注点从西部转移到东线。 他知道父亲征战一生从无败绩,就是在与高句丽之战中抱憾而归,以至心力交瘁郁郁而终。高句丽不仅是李世民的心中刺,更是大唐的心中刺。作为新任帝王,他必须继承父亲遗志,替大唐拔掉这根刺,用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他又恢复了父亲生前确定的袭扰战术。 六月份,营州都督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率军攻陷赤烽镇(高句丽古城,位于今辽宁抚顺东),斩首四百级。高句丽大将豆方娄率三万大军反击,程名振指挥契丹部落迎战,大败高句丽,阵斩两千余级。 程名振、薛仁贵都曾参与过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之战,特别是薛仁贵,因作战骁勇被太宗赏识,当众夸奖他是大唐的希望。年轻的薛仁贵从那时起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攻破高句丽,报答太宗知遇之恩,也就成为他的一生所愿。 高句丽在大唐重兵压境下老实了许多,而他的盟邦百济却像害怕寂寞般突然跳了出来。 【03】 百济挑衅带来的新思路 显庆五年(660年)三月,百济倚仗高句丽撑腰,数次进犯新罗,新罗只得再次向大唐求援。 正苦于如何攻破高句丽的李治眼前一亮,思路顿时开阔起来! 以往攻打高句丽,陆路只能从辽东发起,距离遥远、山壑密布,逐点推进费时费力;海路因没有可供利用的前进基地,登陆以后孤军深入、四面受敌,存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假如在新罗配合下,集中兵力先灭掉百济,那么百济相对宽广的国土,以及国内各类资源,将会成为唐军的最佳前进基地,不仅可从后方威胁高句丽国都平壤,还可与辽东方向的唐军遥相呼应,对高句丽形成夹击之势,攻下高句丽就会易如反掌。 大唐由此开始将进攻高句丽的重心,从袭扰破坏转变到歼灭百济上。 三月初十,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以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身份,奉命统率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 为策应苏定方,高宗还任命新罗国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让其统率新罗军队配合唐军作战。 此时的苏定方刚刚擒获阿史那贺鲁,在李治心中他是除军神李世积外,最为得力的统帅。 八月份,苏定方从成山(山东威海荣成县成山镇)编波渡海,千帆万舰直发百济。登陆后迅速调整队形,向熊津城(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市,位首尔南,距离150公里)发起攻击。没多久熊津城被攻陷,百济战死数千人仓皇逃走。 苏定方指挥唐军从海、陆两个方向,直逼其国都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行军不过二十余里,百济集结全部全力出战,一番惨烈搏杀,百济战死上万人,唐军趁势进入外城。 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带着太子扶余隆逃向北境,唐军随即包围泗沘。国王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领残部坚守。太子扶余隆之子扶余文思见到大势已去,与左右亲信出城投降,城内众多百姓纷纷跟随前往,扶余泰无法阻止。 苏定方下令攻城,唐军将士迅速攀上城墙,大唐旗帜迎风飘扬,百济守军斗志全无,扔掉兵刃跪伏请降,扶余泰在窘迫之下只得出城投降。 逃往北境的扶余义慈、扶余隆,以及百济各地城主也相继请降。 百济原有五部,辖37郡、200城、76万户。高宗下诏,在百济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分别任命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十一月,苏定方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安排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班师凯旋。 高宗在东都洛阳举行了盛大的受俘仪式,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等全部释放。 【04】李治与高句丽的首次碰撞无果而终 消灭了百济,下一个目标就是高句丽! 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高宗于十二月十六日下达作战命令,计划兵分四路,从海、陆两个方向进讨。其中: 浿江道(今朝鲜义州)行军大总管由左骁卫大将恝苾何力担任; 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由左卫大将军苏定方担任;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由左骁卫将军刘伯英担任; 镂方道行军总管由蒲州刺史程名振担任。 这四路唐军的总指挥,除刘伯英声名不显,其他三人都是百战名将。 就在唐军紧锣密鼓的准备期间,却发生了一起改变未来事态进程的亡人事故。 门下省给事中刘仁轨因得罪了宰相李义府,被平调到青州做刺史,奉命押运粮船渡海保障。当时风大浪急,根本不具备出海条件,李义府却催逼他即刻发船,导致粮船遇风在海上翻覆,淹死众多船夫。 李义府在高宗面前诋毁刘仁轨办事不力,请求把他斩首严明军纪。还好当时的朝廷风清气正,中书舍人源直心秉公直言:“仁轨无罪,海风暴起,非人力所能抗衡。”高宗采纳了源直心意见,把刘仁轨撤职,让他以平民身份从军效力。 这一决定,不仅为后来的大胜埋下了伏笔,还为大唐保留了一位贤良宰辅。 龙朔元年(661年)三月,大唐首任熊津都督王文度病故。百济僧人道琛、大将福信借机聚众占据周留城(今韩国扶安),并从倭国迎回王子扶余信拥立为王,率兵包围了刘仁愿。 消息传到大唐,高宗就地起用已经到达百济的刘仁轨,让他代理带方州刺史,统率王文度旧部支援刘仁愿。刘仁轨喜出望外的对众人说:“这真是天降富贵,老夫我势要扫清东夷,让大唐历法颁行海外。” 刘仁轨起自州郡,在陈仓做县尉时,因折冲都尉鲁宁横行不法将他处死。太宗因他擅杀武将本想斩了他,全凭魏徵力谏得以存活,调任栎阳县丞,靠着自身能力一步步做到了正五品的给事中,素以直言敢谏着称。 他虽是文官,却胆大心细,深谙兵法韬略。唐军在他统领下转战而前,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百济在熊津江口(今朝鲜南部锦江)竖起两层木栅,刘仁轨率领所部与新罗合力猛攻,阵斩万余人。道琛只得解除包围,退入任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凤首山上)据险固守。 任存城是一座建在山顶上的石头城,海拔四百多米,异常险峻。新罗军队因粮草缺乏撤军回返,刘仁轨兵力单薄无法独立进攻。道琛与福信趁机招揽残部,重新恢复了实力。 高宗诏令新罗发兵,新罗国王金春秋奉诏派大将金钦支援,却被百济所败,狼狈逃回新罗不敢再出来。福信杀掉了道琛和尚,独掌大权与唐军对抗。 四月十六日,高宗将作战计划进行了微调。把刘伯英拿掉,让苏定方担任平壤道行军总管,将精通骑兵作战的契苾何力调整到了辽东道,让任雅相担任浿江道行军总管,又安排萧嗣业统率胡人部落予以配合。以上共计三十五军,水陆并进。 苏定方攻灭百济,对半岛地形比较熟悉;任雅相、萧嗣业都曾跟随苏定方剿灭过西突厥,这样的人员搭配显然更为合理。 豪情满怀的李治想要效仿他的父亲李世民挂帅亲征,却遭到皇后武则天的坚决反对,她知道丈夫身体不好经常头痛,不愿让他到战场冒险。李治只得接受了妻子劝说,坐镇东都指挥。 七月份,各路唐军陆续接敌。 苏定方在浿江(今朝鲜义州)首战获胜,乘胜包围了高句丽国都平壤。 战至九月,辽东道唐军进至鸭绿江。渊盖苏文之子渊男生率数万精兵于江边顽强阻击,唐军多次进攻均无果而终。 关键时刻,猛将契苾何力赶来。此时的鸭绿江天寒地冻,河水已全部冻结,契苾何力率唐军踏着坚冰渡江,高声呼喝着攻击向前。高句丽守军被唐军的勇悍吓的肝胆俱裂,全军崩溃四散,唐军穷追数十里、斩首三万级,渊男生侥幸逃出生天。 恰在此时,因忠于唐室的回纥酋长婆闰逝世,他侄子比粟毒联合同罗、仆骨在大唐西境闹事。高宗担心陷入两线作战,下诏召回辽东道唐军,契苾何力奉命班师。 龙朔二年(662年)二月十四日,浿江道行军总管任雅相于军中病故。 二月十八日,左骁卫将军庞孝泰在平壤附近的蛇水边上,遭到高句丽优势兵力围攻,全军覆没,庞孝泰与他十三个儿子全部英勇战死。 苏定方在平壤城下打了七个多月,始终无法攻克。加之失去辽东道唐军策应,又遇天降大雪,只得解围收兵。 高句丽凭借地利之势、顽强意志以及一点小小的运气,逼退了强大的唐军,再次躲过一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气象》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