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红楼梦》写了多少诗词歌赋?有何重大意义?有诗体小说之称的《红楼梦》,所写诗词歌赋之多,涉猎之广,叹为观止。
不完全统计,共有22类体裁,其中七绝26首、五绝4首、七律37首、五律9首、排律2首,歌行2首、乐府1首、词18首、曲18首、赋1篇,对联酒令灯谜谚语歌谣若干,大概总计207首(篇)以上。
且集中体现在书中前八十回,数绝句、律诗、词令为主的传统诗词运用得最多,红学研究者据此还编辑成影响深远的《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实际上,《红楼梦》这么多诗词歌赋,实乃雪芹先生以他旷世才学和超凡见识为底蕴,穷其一生心血反复打磨出来的文化瑰宝,一方面为了传世,另一方面旨在服务于内容创作,精准体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上流阶层的现实生活。
《红楼梦》甲戌本。
宝玉见后,就不愿在那里午睡了。
为啥?很显然,"对联"很世故,表达的意思不对宝玉的胃口。
可见此联用意之深。
既烘托宁国府庸俗的处世哲学,又反映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崇尚自由随心所欲的个性。
即便上房内间布置得"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贾宝玉也"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道:出去,出去。
"起承转合间为其"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埋下伏笔。
挂在此处的这幅对联也就太重要了。
若不以为然忽略它,或者不明白这幅对联的意思。
能洞察红楼男主的鲜明特质,进而明白"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寓意吗?显然不能。
其次,《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多隐喻红楼人物的命运,预示人生走向,或者说是最终的生命归宿。
这类诗词歌赋很多,占比也很突出,实属《红楼梦》特色亮点之所在。
若没有这些隐喻暗示的诗词歌赋,就很难感知红楼人物极其鲜明的个性,也就无从了解何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一价值取向了。
略举三例即可感之。
如最经典的"金陵十二钗"判词。
宝黛合一,就二十个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如果不了解乐羊子妻停机劝夫求学的故事,能懂"山中高士晶莹雪"的薛宝钗?也就不明白作者何以"可叹"了。
如果不了解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絮"经典,如果不了解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絮"经典,能懂表面尖酸刻薄实则才华横溢的林黛玉?也就不明白作者何以"堪怜"了。
饶是如此,雪芹先生仍担心读者对"金陵十二钗"理解不透,又赋能加持"金陵十二钗"图画、仙曲,形成磅礴浓厚的《红楼梦》诗词文化氛围,方便读者推断她们的个性、品行、教养和必然的命运走向。
"玉带林中挂"的林黛玉十七岁时爱而不得泪尽而逝,"金簪一雪里埋"的薛宝钗尽管实现了"金玉良缘",却独守空闺,眼睁睁看着贾宝玉离家出走,只能困守败落的贾府。
怎不是苦命的"终身悟"?当然"可叹"与"堪怜"了!
又如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730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