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三十三回蜂目露豺声藐朝廷逞兵33

甘卓还没到任,王敦已经派遣从事中郎郭舒,监理襄阳的军队。等到甘卓到任,王敦就召回郭舒,元帝征召郭舒为右丞,王敦留住郭舒不让他走,从此元帝也不免怀疑王敦,另外引用刁协、刘隗作为心腹,裁抑王氏的权势。就连辅佐开国的元勋王茂弘,就是王导的表字,见前文。也渐渐被疏远。中书郎孔愉,说:“王导忠诚贤良,并且有功勋威望,仍然应当像当初一样委任。”元帝竟然让孔愉出任司徒左长史。王导还随形势沉浮,不太在意,只有王敦愤愤不平,上疏陈述请求说:</p>

我的堂弟王导,过去承蒙特殊的恩宠,托付给他政事机要,他虚心求贤,竭诚报国,于是借助恩宠,处于辅政的重要位置。帝王考虑长远,事理不同,虽然皇位刚刚建立,道教刚刚弘扬,革新的美好,仍然有所缺失。我常常在远方慷慨激昂,在家族中感到愧疚愤怒,所以前后上表奏疏,何尝不是表达这个意思。陛下不能稍微关注一下,让我的内心想法得以畅达。近来王导被疏远,王导确实不能自我估量,陛下也未免忘情。天下大事,完全处理确实很难,王导虽然平凡浅近,没有污浊的过错,过去的功勋,往日的照顾,感情深厚,足以激励浅薄的风俗,表明君臣同心同德的大义。从前我亲自接受美好的命令说:“我与你和王导,应当有管仲鲍叔牙那样的交情。”我愧居外任,渐渐过去了十年,教诲诱导的话语,日益忘却,至于这个命令,铭记在心中。我私下还是眷恋不舍,认为以前的恩情不能一下子就结束。希望陛下,圣明睿智日新月异,广泛延揽俊杰,用政令治理,用礼仪规范。近来让王导在内总管机密,外出统领尚书,持节在京都,并统管六军。已经担任刺史,又兼任重要的名号,不是人臣应有的礼节。流俗喜欢凭借,必定有讥讽诽谤,应当减少统领尚书、持节和都督的职责。而且辅佐帝王的人才,应当是有宏大通达远见、高尚正直明智决断、道德优秀完备的人。以我的浅见,没有看到他有这样的才能。像王导辅佐多年,确实尽心尽力。自古以来称霸称王的君主,何尝不是任用贤能,共同始终。管仲有三归反坫的指责,子犯有临河要君的责任,萧何、周勃,曾获罪入狱,然而终究是良佐。以王导的才能,怎么能没有过失?应当让他的职责不过分,发挥他的长处,用功劳弥补过错。如果圣恩不能始终,那么远近都会失望,天下荒凉疲敝,人心容易动摇;众人听闻一旦改变,将会导致疑惑。我不是敢私自偏袒亲属,只是想要为国家效忠罢了。事情有缺失就补救,说不完想说的话。这篇奏疏,明明是心怀怨恨,要挟朝廷。使者到了建康,先到王导的府邸,取出奏疏给他看。王导摆手说:“这奏疏不便上奏,麻烦你拿回去就行了。”于是将原疏封好,交给来使,送还王敦。王敦不甘心罢休,仍然派人直接上奏陈述。元帝看到这篇奏疏,也很介意,夜里召谯王司马承入宫,拿出奏疏给他看,并且对司马承说:“朕对待王敦不算不优厚,现在王敦要求不止,言辞多有愤怒激切,究竟应该如何处置?”司马承回答道:“陛下不早加以抑制削弱,才有今天,如果再加以姑息,祸患不远了。”元帝也不免叹息后悔。第二天,又召刘隗入宫商议,刘隗请求赶快选拔重臣,出镇地方,以防备意外。元帝点头,恰好王敦上表推荐宣城内史沈充,代替甘卓担任湘州刺史,元帝不同意,又召来对谯王司马承说:“王敦奸逆已经明显,把朕当作晋惠帝,朕如果不谋划,必定重蹈覆辙。湘州地处上游,形势险要,怎能再任用王敦的私人,同流合污?看来只好烦劳叔父,为朕走一趟。”司马承回答说:“臣仰承诏令,尽力而为,怎敢推辞辛劳?但湘州刚刚遭受寇乱,人物凋零,若奉命到任,必定需要三年,才能参与战事。否则时间紧迫,教养两难,即使粉身碎骨恐怕也没有益处呢。”倒是有先见之明。元帝竟然颁布诏书,令司马承担任湘州刺史。</p>

司马承是谯王司马逊的次子,即宣帝弟弟城阳亭侯司马进的庶孙,兄长司马随已经去世,司马承得以承袭父爵,秉性忠厚,被元帝所亲信。这次出任湘州刺史,向皇帝辞别上路,走到武昌。撤去军事装备,坦然去见王敦。王敦不得不设宴款待,席间用言语讥讽司马承说:“大王是文雅素淡的佳士,恐怕不足以成为将帅之才。”司马承知道他有意讥诮自己,便回应道:“铅刀虽然钝,或许可以一割,您也不要轻视别人。”王敦付诸一笑。等到宴会结束散席,王敦进入对参军钱凤说:“他不知道畏惧,随口说大话,显然是虚骄无术,有什么能耐呢?”于是听任他去赴任。</p>

过了一年是太兴四年,春季出现天变,太阳中有黑子,夏季中旬发生地震,终南山忽然崩塌,当时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元帝更加担心王敦作乱,又任命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出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军事,兼任司州刺史,镇守合肥。丹阳尹刘隗,为镇北将军,出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兼任青州刺史,镇守淮阴。两人都持节领兵,名义上是讨伐胡人,实际上暗中是为了防备王敦。并且迁王导为司空,录尚书事,表面尊重实则疏远,一切机要事务,大多不与他商议,只是远远地与刘隗秘密互通敕奏,决定施行。刘隗实在是一个庸才,元帝也太误信了。王敦探悉刘隗专政,就寄信给刘隗,大致说:“您近来得到圣上的恩宠,朝野都知道,现今北虏未灭,中原鼎沸,王敦想要与您等,为王室尽力,共同平定海内,如果事情成功,帝运永远兴隆,否则从此就没有希望了。”刘隗回信说:“鱼在江湖中相互忘记,人在道术上相互忘记,竭尽股肱之力,用忠贞辅助,就是我小小的心愿,希望与您各自勉励未来。”王敦得到回信,见他言外有深意,更加愤恨。又上表陈述:“古今忠臣,被君主怀疑,都是由于宠臣挑拨所致。”这明明是指斥刘隗。元帝更加猜疑忌恨,但因为筹备还不稳固,暂时加给王敦羽葆鼓吹,借此笼络。王敦认为刘隗、刁协等人,都不是自己的对手,只有豫州刺史祖逖,很让他忌惮。祖逖已经肃清河南,荡平群丑,正打算规划河北,逐步进取,偏偏朝廷选派戴渊,来统领豫州。祖逖因为戴渊徒有虚名,不足以共事,心里很不高兴。并且听说王敦与刁协、刘隗产生矛盾,将要导致内乱,眼看国家多难,势必不能恢复中原,于是感愤成疾,一天比一天严重。临终时,还营建虎牢,命令诸将修筑营垒,工事还没完成,就魂归西天。当时豫州的分野,出现妖星,术士戴洋,说祖豫州九月会死,历阳人陈训,也说西北将会折损一位大将,就是祖逖也知道自己应验星象,抱病长叹说:“我志在平定河北,却是上天不保佑国家,偏偏要杀我,我死了还有什么希望呢?”总是让英雄泪满衣襟。不久果然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豫州的士女,如同失去父母。谯梁的百姓,多为他立祠,有诏令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让祖逖的弟弟祖约,代领豫州事务。祖约没有安抚驾驭的才能,士卒离心。王敦得知祖逖的死讯,喜出望外,于是认为天下无敌,决定发难。这时是太兴五年正月,元帝刚刚改元永昌,颁布诏书大赦。那王敦发难的表文,接连呈入,表上说:</p>

刘隗以前在门下省,邪佞谄媚,诬陷诋毁忠良,迷惑圣上的听闻,于是占据权位受宠,扰乱天机,作威作福任意妄为,朝廷内外不敢说话。晋魏以来,没有这样的人。用尽府库的财物,来满足自己,大规模兴起劳役,来骚扰士民。臣先前请求迎接诸将的妻室子女,圣上恩准,而刘隗阻止,使三军的将士,无不怨恨愤怒。又徐州的流民,辛苦多年,家计刚刚建立,刘隗全部驱赶逼迫,用来充实自己的府库。当陛下即位之初,投名于王府,本来是非常的喜庆,让他们预先蒙受荣耀,而刘隗让他们再次充当征役,仍然沿用旧名,百姓悲哀愤怒,怨声载道。臣位居宰辅,与国家共存亡,确实缺乏陈平、周勃匡时济世的谋略,然而自己忘却才能低劣,志在国家,怎能坐视成败,而损害圣上的美名?事情迫不得已,于是进军讨伐。希望陛下深思明察,迅速斩杀刘隗的首级,那么众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皇运再次兴隆。刘隗的首级早上悬挂,各军晚上就撤退。从前太甲不能遵循成汤的法典,败坏法度,幸而采纳伊尹的功勋,殷商的国运再次昌盛。汉武帝雄才大略,也被江充迷惑,以至于父子相互残杀,鲜血染红土地,最终能够醒悟,不失去大纲。今日的事情,超过了这些。回忆往昔陛下坐镇扬州,虚心对待士人,优先任用贤能,宽厚而得到众人拥护。所以君子尽心,小人尽力,像臣这样愚昧,预先接受美好的谋划,王业于是兴隆,新的基业得以建立,四海仰慕,都盼望太平。自从信任刘隗以来,刑罚不恰当,街头巷尾的议论,都说如同吴国将要灭亡,听到这些感到惶恐迷惑,精神涣散,不知不觉内心破碎,泣血横流。陛下应当让祖宗的基业,保存国家的重器,考察臣前后所奏,为何抛弃忽视忠言,竟然相信奸佞,谁不心痛?希望拿出臣的表文,咨询朝臣。耿介如石的讥讽,不用等到一天结束,让各军早日返回,不至于空自骚扰,那么四海安宁,国家永远稳固了。穿着铠甲等待命令,不胜翘首企盼!</p>

表文呈上之后,就率领水陆各路军队,从武昌出发。宣城内史沈充,本来是王敦的爪牙,回到吴兴原籍,招募徒众,起兵响应王敦。王敦到了芜湖,任命沈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又上表列举刁协的罪状,逼迫诛杀,建康大为震动。</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两晋往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花样赚钱 美人NPC能看到玩家论坛后 大明:本想摆烂,可老朱他不干啊 穿越之我要清君侧 抗战:都开挂了,谁还猥琐发育? 风雨大宋 系统开启,古人们领略高科技 谍战:开局获得活阎王系统 断绝关系后,侯爷全家哭瞎眼 逍遥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