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云州城的重建工作是谁负责的?这么快就将城墙给修复了?做的不错啊!” 为了拿到那件“传国玉玺”,李恪在胜州城待了将近一个月。 虽说,这次的联盟,确实乃是杨政道自己捣鼓出来的,并没有突厥人插手,没有什么幕后黑手。 但是,很显然,李恪要杨政道拿出诚意,索要“传国玉玺”的举动,还是打乱了他的结盟计划。 要知道,从杨政道与萧皇后入突厥开始,再到李唐建国这么多年。 杨政道都没有想过要将这 “传国玉玺” 交出去。 在这数年的时间里,身为隋朝最后的血脉,杨政道也一直怀揣着复国的梦想。 在他心中,这玉玺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他身份的象征和复国的希望。 然而,李恪的索要却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他渴望与李恪结盟,除了李恪的血脉里留有隋炀帝的血脉之外。 李恪近一年当中对战突厥,屡战屡胜的战绩也是他看中的。 他迫切的需要借助李恪的力量,来实现人生自由,乃至于复国。 只不过,交出传国玉玺,就意味着他可能失去了最后的底牌。 所以,在得知李恪需要的诚意之后,杨政道便陷入到了纠结之中,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虽说那个柳云卿被王玄策拿捏的死死的,不时的传来消息。 并且,李恪和王玄策两人,借此机会,也向定襄城渗透了不少人进去。 但关于 “传国玉玺” 的进度却依旧停滞不前。 尽管传国玉玺非常之重要,但大唐征伐突厥就在眼前。 除了要发展封地、以及做好备战,准备在这次灭亡东突厥的过程中,抢夺更多的战功外。 那就是现如今,李恪封地上的秘密实在太多了。 一方面,那些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产业布局,若被有心之人察觉,必将引来各方势力的觊觎。 另一方面,去年数场大战,俘虏了大量的突厥战俘,要知道这些人,可以说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虽然暂时被控制在封地内,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不会趁机生乱。 再则,就算把他们都收服了,数量如此众多娴熟、上马即可作战的突厥战俘,也会让朝廷心生疑虑。 毕竟,如此庞大的一股力量掌握在李恪手中,难免会让人担忧他是否有不臣之心。 李恪就是因为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明白自己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见传国玉玺的事情没有太大进展,再则从这次面对柳云卿的过程来看,王玄策不愧是有勇有谋之士。 不仅能敏锐地洞察人心,抓住柳云卿的弱点,将其牢牢掌控,还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寻得破局之法。 所以,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李恪便将与杨政道周旋争取传国玉玺的事,托付给了王玄策。 自己则前往幽州,准备备战工作以及应对可能来自朝廷的审视上。 毕竟,这次分六路出兵剿灭东突厥,几乎四路大军都要从他的封地上经过,也由得他不打起精神来。 在胜州待了近一个月,他便启程前往幽州。 这次李恪依旧选择走水路。 所以不可避免的需要经过云州城。 而这座曾经让他经历过生与死的城池,他自然想要停下来看一看。 只不过,相对于他被困时,未曾修缮,城墙上到处都是破损与斑驳痕迹的景象, 如今的云州城城墙高大而坚固,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云州城,李恪的眼中露出一抹惊喜与赞赏。 他带着小二来福缓缓走进云州城,一边走一边观察着新修复的城墙。 高大坚固的城墙,堆砌得整整齐齐的砖石,都仿佛在诉说重建者的用心与劳苦。 李恪心中好奇,究竟是谁有如此能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要知道,云州城四面城墙,不光只需要修复。 当初,他被困云州城,在阿史那叠罗施孤注一掷的时候。 他也是发了狠,火药用完后的他,利用粉尘遇火爆炸的原理,齐聚满城的面粉,将其中一面城墙几乎全部炸毁。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爆炸之后,云州城可谓是满目疮痍。 然而如今,才过去数个月时间,这四面城墙不仅被修复得完好如初,甚至更高更坚固。 等到李恪走进云州城,发现,城内的繁荣程度,比不上关中大部分城池。 但街边的百姓们也有不少,忙碌且充实,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与他被困之时的绝望与混乱相比,还是有着天壤的差别。 而这一切的改变,绝非偶然,背后定是有一位能力卓越、极具领导力的人在统筹规划。 “末将,参见殿下,殿下风采更胜往昔了。” 就在李恪看着云州城感慨万千之时,突然耳边响起一声熟悉的问候。 他循声望去,就看见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身穿武将铠甲的男子,正单膝跪地向他行礼。 李恪一行三百多人,又没有刻意隐藏行踪,对于云州城的主官发现他的踪迹,并不感到意外。 所以,在微微一怔后,他随即露出笑容。 “辛獠儿,快起来。没想到会在云州城见到你,你怎么会在此处?” 来者,正是李恪去年在攻打梁师都时,收服的辛獠儿。 听到李恪的话,辛獠儿一脸欣喜的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 “回殿下,末将奉将军之命,前来主持云州城的重建工作。” 李恪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在那坚固的城墙上。 “做得很好,这云州城能有今日之面貌,你功不可没。” “我只知你在战阵之上,有着不可多得的天赋,没有想到,在政事上,你也同样如此出色,看来本王以前还是小瞧了你。” 李恪微笑着说道。 听到李恪的夸奖之词,辛獠儿连忙抱拳躬身道。 “殿下谬赞了,云州城有这番巨大变化,末将可不敢居功,皆依赖于袁先生的精心谋划。 “袁先生?” 听到辛獠儿的话,李恪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云州城的重建背后,竟还出现了这样一位神秘人物。 就在李恪心中愈发好奇,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位袁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能耐的时候。 从辛獠儿身后的人群中,走出一位身着灰色道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 他面容清癯,眼神睿智而深邃,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 “燕王殿下,许久不见,不知道还记得袁某否?” 尽管李恪现在还不知道袁天罡的身份。 但在听到袁天罡的话后,李恪微微一愣,脑海中便快速搜索着关于此人的记忆。 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这时的李恪还不知道,袁天罡就是奔着他来的,还傻乎乎的说道。 “原来是袁道长,本王自然记得。当年在长安城的街道上,曾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小王还记得道长当时还给小王算了一卦。” 说到这里,李恪朝着袁天罡微微弯身,致歉道。 “说来,也是小王当时眼拙,未能识得先生大才,还错把先生认成是那骗取钱财的江湖术士,实在是小王的罪过。” \"好在上天有眼,今日能在云州城重逢,且先生还是云州城重建的关键人物,真是小王之幸事。” 袁天罡微笑着回礼道:“当年匆匆一晤,没有想到殿下竟然还记得袁某,当真是袁某之荣幸。殿下风采依旧,更是增添了几分王者之气。\" \"不过,此次云州城重建,袁某不过略尽绵薄之力,除了辛将军的信任外,一切皆功与殿下俘获的众多俘虏,以及殿下发明的水泥,袁某不过是尽微薄之力罢了。” 李恪微微摆手道:“先生太过谦虚了。云州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焕然一新,没有先生的筹谋,断不可能有此成效。” 说到这里李恪对着袁天罡朗声一笑道。 “不是本王自夸,袁先生莫不是忘了,本王在长安也建立了一座蓝田县,自然知道重建一座城池绝非易事,先生之才能,本王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听到李恪的这句话,袁天罡微微颔首,看向李恪的眼中,流露出浓浓的赞赏之色。 “殿下才是拥有大才之人,能在长安一角,平白建起一座蓝田县,足见殿下之能力与魄力。如今殿下在北方蛮夷之地,开疆扩土,征伐有方,颇有汉武之风。” 说话之时,袁天罡从怀里取出三枚银叶子,继续道。 “当年与殿下初见,殿下给予老道三枚银叶子,贫道就说过,以后殿下若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贫道就帮你三次。” 说完,袁天罡就将手中的三枚银叶子,递给了李恪。 李恪见状,有些茫然的伸手接过三枚银叶子,不知道袁天罡到底什么意思。 “袁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 在李恪眼中,这个袁先生能够在将云州城建造治理的如此出色,定是有大才之人。 他的封地,大部分都与突厥接壤,常年受到草原铁骑袭扰,还是近些年,这才李世民登基之后,才勉强稳住局势。 现如今在这云州城遇到袁天罡这样的奇人,他心中自然是希望能将其招揽至麾下,为自己增添助力。 可这突然递来的三枚银叶子,有些让他摸不着头脑。 见李恪一副茫然不解的模样,袁天罡拱手正色道。 “见殿下有意为北地百姓造福,袁某愿以毕生所学,为殿下谋划布局,为殿下排忧解难,共同为北地百姓谋得安宁与繁荣。” “什么?您说你叫什么?” 李恪满脸震惊,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袁天罡微微一怔,随即再次拱手道:“殿下,贫道袁天罡。” 李恪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对于袁天罡之名,作为后世人,他是早有耳闻。 他与李淳风两人共同撰写的《推背图》更是名震后世,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 不光推演出唐朝的国运兴衰,还推算出武则天将会成为一代女皇,更是对后世千年的历史走向,都有着神秘莫测的预测。 一时间之间,李恪心中思绪翻涌。 对于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断人吉凶祸福的当世奇人。 不但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且有意相助,这让他既感到惊喜又倍感压力。 惊喜的是,袁天罡这样的奇人愿意为自己效力,无疑将为自己在北地的发展增添巨大的助力。 有他的筹谋,无论是应对突厥的威胁,还是治理封地、发展经济,都将更有把握。 而倍感压力的是,他毕竟是穿越而来,并不是正版的李恪。 在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袁天罡面前,李恪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担心自己的身份会不会被袁天罡识破。 只不过,很快,李恪就平复了自己的情绪。 既来之则安之,如今已然走到这一步,无论如何也不能退缩。 况且,他也有自己的优势和抱负,定能在这大唐中闯出一片天地。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终说服他的理由。 而最终说服他的理由,其实也比较简单,甚至也比较荒谬。 那就是他才改封“燕王”没有多久,就有袁天罡来投,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就是朱棣的翻版吗? 要知道,明成祖朱棣也是有“黑衣宰相”姚广孝辅助。 而一代妖人袁天罡比之黑衣宰相姚广孝,想必只会更胜一筹。 李恪心中暗自思忖,有袁天罡在侧,自己或许真能在这大唐的风云变幻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良久,他定了定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郑重的朝着袁天罡道。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本王今日得遇先生,实乃三生有幸,先生愿意为北地百姓谋福祉,为大唐的昌盛贡献力量,本王在此多谢先生大义。” 说完,李恪微微躬身,向袁天罡行了一礼。 袁天罡微笑着说道:“殿下过奖了。袁某不过是顺应天意,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殿下心怀百姓,有王者之风范,这才是袁某愿辅佐殿下,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因。” 当然,袁天罡自然不会告诉李恪真正的原因。 那就是他初次观李恪的面相,虽贵不可言,但乃“英年早逝”之面相。 只不过在其额头之上,有一条若有若无的金线隐隐闪烁,预示着此人将有非凡的机遇与转折。 这才是当时袁天罡拦下李恪的重要原因。 如今,再看李恪,已有“夙彰奇表,天纵神武之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