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 朱由校安排孙承宗,袁可立分作两侧最前方。 这两人在他眼里同为肱股之臣,前者朝中诸葛,后者海上长城。 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指着提前摆放的锦凳,向孙承宗,袁可立等说:“诸卿就坐,无需客气。” 朱由校礼贤下士,众人受宠若惊。 洪武建国,百官觐见,汇报军政,全需站着汇报。 偶尔赐座,却鲜有给群臣赐座议事。 袁可立落座,眸光悄悄打量起朱由校。 也许孙承宗,袁崇焕,傅宗龙等不清楚皇帝病情,但他离京较晚,晓得皇帝身躯肿胀,药石无效。 时隔两旬再见,皇帝精神勃发,视瞻不凡,朝廷和东林斗智斗勇,简直判若两人。 昔日三辞致仕,除年事已高,厌烦党争,致仕前皇帝病入膏肓,国朝君王新旧交替,亦是他致仕的重要缘由。 普通人身体好坏影响家庭命运,皇帝龙体好坏影响朝堂格局,江山社稷,千万人安危。 袁可立按耐不住内心疑惑,试探的询问:“陛下,您的龙体?” “无恙。” 朱由校阔声说,似为打消袁可立疑虑,拳头嘭嘭捶在胸膛:“必是不如赵少傅,满总兵龙精虎猛,理政绰绰有余。” 赵率教,满桂两个仇家异口同声说:“陛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 朱由校笑意满满说:“非谬赞,卿当如此,否则岂敢把千里防线焉托付于卿。” 言毕,朱由校向守在殿门处的李若琏微微摆手,李若琏退出大殿,关闭殿门,率领锦衣卫守在台阶下方,严禁任何人靠近。 唯独方正化贴身保护,刘若愚在旁记录。 端起茶杯轻吮润了润嗓子说:“万历以来,朝政荒废太久,内忧外患严重,朕痛定思痛,决定洗心革面,为江山谋,为百姓谋。” “诸卿不是外人,今日闭门议言无禁忌,诸卿畅谈辽东军情,军务。” 今日宴请的官吏,既有常年镇守一方的袁可立,袁崇焕,傅宗龙,也有领兵冲锋陷阵的朱童蒙,赵率教,满桂,还有主持地方事务的申用懋,李邦华,范景文,孙元化。 杨嗣昌,陈奇瑜,陈新甲亦有大局观。 他们 熟悉军务,熟悉地方民生,自己不懂时,需要做个合格的聆听者。 皇帝推心置腹,乾清宫静可罗雀。 “这” 袁可立唇角蠕动,嘴边的话硬是咽回去。 朝堂党争激烈,百官吹毛求疵,任何言行都让党争无限放大,动辄身死命殒,名声扫地。 李邦华,袁崇焕,赵率教等亦犹豫不决。 唯独孙承宗,通过商议削藩之事,知晓皇帝的态度和决心。 出言提醒说:“陛下,您近来所作所为,不论铲除宦官,削藩,治贪,同近两年的主张相背,这很容易让百官觉得陛下摇摆不定。” 对的。 这才是问题核心。 袁崇焕,李邦华申用懋等深以为然。 移宫案,靠东林文官搞掉李选侍。 廷弼案,靠阉党集团搞掉东林文官。 现在对阉党,东林齐敲打,这样还不谨小慎微,那样才谨小慎微。 嗯。 是这样。 朱由校深表认同。 天启信任宦官,重用阉党,他铲除宦官,敲打阉党。 天启放纵宗室,他强势削藩。 天启无视贪污,他重拳治贪。 一百八十度转变,百官挺难跟上节奏。 另外,天启不同于崇祯,天启善于纳谏,譬如李起元的十二条经济政策,袁可立的七条平辽建议,李从心的漕运政策,他耐心聆听,统统采纳。 问题是,天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缺乏对官吏无条件信任的魄力。 熊廷弼之死是这样。 袁可立遭弹劾亦是这样。 本来都能形成大好局面,结果,因他半途而废,努力付之东流。 这固然有党争的缘故,但他摇摆不定的态度更是关键。 朱由校端起茶杯轻吮,神色平静说:“浑浑噩噩数载,岁月蹉跎,虚度光阴,致使内政混乱,辽东局势恶化,西南叛乱尾大难除,陕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朕痛定思痛,决定整顿朝纲,强化军队,重置内外廷,诸卿为朝廷贤达,故召集闭门详谈,寻妙计,觅良谋,收拾山河,中兴大明。” 轰。 安静的书房内满座皆惊。 收拾山河? 中兴大明? 纵然朱由校陆续表露心迹,所作所为颇有明君之风。 此间突然亲口收拾山河,中兴大明,孙承宗,袁可立等心潮澎湃,满腔热忱。 早前魏阉把持朝政,阉党遍布朝政,他们报国无门,故辞官归故里。 前线作战胜少败多,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朝廷。 时而阉党妒功,排挤前线将士,时而东林弹劾,挑起将帅矛盾。 更甚者阉党,东林合流,刻意针对前线将领。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官吏,将领遭受无妄之灾。 皇帝有意中兴大明,能臣干吏有立足之地,百官互相倾轧肯定遭到遏制。 不过,几人短暂兴奋后,渐渐恢复平静。 现前皇帝是党争的始作俑者。 袁可立带着深深疑惑询问:“陛下,您召集微臣等归朝,询问辽东军务,初衷固然是好的,却难保以后不会有外力阻挠。” 此言出,袁崇焕,赵率教,满桂,李邦华等齐刷刷侧首望向龙椅上的朱由校。 这外力好似洪荒巨兽,无限吞噬着大明生机。 朱由校气势磅礴说:“今日长缨在手,他日必缚蛟龙,手持三尺青锋剑,屠尽所有魑魅魍魉,或许道路是曲折离奇的,但前路始终是光明的。” 袁可立久经沙场,依然难掩激动之情,身躯微微颤抖说:“陛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陛下不嫌臣年迈,臣愿披甲赴前线杀敌,护大明江山社稷。” 孙承宗,袁崇焕,傅宗龙,赵率教等紧随其后起身请缨。齐声说:“微臣愿为国朝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多好的臣子啊。 结果死的死,贬的贬,没有发挥出用处。 朱由校望向袁可立等,紧攥拳头发誓自己定要人尽其才,善用百官:“中兴大明,需解决辽东边患,袁卿在天启元年提出的平辽七策,今时今日依然行之有效,当成为朝廷未来数年在辽南乃至辽东坚持执行的策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