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和李四光在北京的地质学会组织了一场关于地震等级的演讲,主讲人是李四光。</p>
对此,不少国外地质学家破天荒跑来中国参加,其中还包括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p>
大家都很想知道地震的成因,不过显然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p>
会场中,李谕见到了两个英国人,马洛里和欧文。</p>
“精彩的结论。”马洛里称赞道。</p>
李谕说:“将来李四光先生还会在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演讲。”</p>
“非常期待!”马洛里说,“等我从珠峰返回英国时,不知道可不可以赶上。”</p>
“你们要攀登珠峰?”李谕讶道。</p>
马洛里说:“对,这是我们第三次尝试。”</p>
李谕想起来了,眼前的马洛里,就是20年代著名的两个珠峰探险家。</p>
马洛里几个月前途经美国时,还说了一句登山界的至理名言。</p>
当时记者问他:“whydidyouwanttoclibmounteverest?(为什么你要攀登珠峰)”</p>
马洛里给出了那个传奇性的答案:“becaeit'sthere.(因为它就在那里)”</p>
李谕说:“你们现在中国,莫非要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p>
马洛里点头说:“我们自然想爬相对简单的南坡,但它在尼泊尔境内,尼泊尔不知为何拒绝了任何攀登申请,我们只能选择北坡。”</p>
“等明年不就好了?”李谕说。</p>
马洛里摇了摇头:“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登顶世界第三极的机会,我没时间了。”</p>
所谓地球三极,就是南极、北极和珠峰。</p>
南极和北极已经相继被人类踏足,只剩下地理最高峰珠峰。</p>
李谕说:“虽然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不过以当下的条件,珠峰遥不可攀。因为从地理的角度看,高海拔的低压、缺氧、高寒每一条都足以致命,而现在还没有那么好的供氧设备、御寒衣物。”</p>
李谕说的都是实打实的客观因素,羽绒服还没发明,御寒真的很困难;最关键的是,供氧设备难以维持那么久。</p>
在1920年代,攀登珠峰绝对比去南极困难得多。</p>
马洛里却已经铁了心:“珠穆在藏语中是女神的意思,这个女神在我心中魂牵梦绕太多年,不再尝试一次,我会后悔一辈子。而且登上第三极,将可以再次向世界证明人类的伟大。”</p>
“其实……有时候没必要被声名所累。”李谕还想劝一下。</p>
“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马洛里说,“但这至少是我的毕生梦想。”</p>
李谕只能祝福一句:“保重!”</p>
马洛里今年的这次尝试还是失败了,他的遗体后来被发现,但无法运下去,永远留在了珠峰上。</p>
人们检查他的遗物时,发现少了他随身携带的妻子的照片。马洛里曾经说过,如果他攀上珠峰,就把妻子的照片放在那里。</p>
可惜的是,另一个队员欧文的尸体没有找到,而他带着照相设备。</p>
——</p>
此后的几天,李四光继续精进了理论模型,并且亲自改良了一台美国产地震仪后,准备前往北大继续进行演讲。</p>
李谕自然随同。</p>
而就在这时候,从国外传回消息,汤飞凡与加拿大的班廷、麦克劳德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p>
自然又是一次举国同庆。</p>
李谕舒了一口气,终于有了第一个除自己以外的诺奖。</p>
历史上,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本来只有班廷和麦克劳德,李谕的插手,让汤飞凡搭上了车。</p>
汤飞凡领完奖后,就想立刻回国,进入协和或者湘雅医院,但李谕却发了电报,让他在美国多待几年,最好能够再修个美国的医学博士学位。</p>
反正有这么大的奖项在身上,任何一个美国大学都不会拒绝他。</p>
汤飞凡深知自己的功劳有一半要系在李谕身上,对他的意见极为尊重,于是按照李谕的说法,选择暂时留在美国进修,等三四年后,再次拿到博士学位乃至院士身份后,再回国。</p>
而李谕已经获得胰岛素的生产权,在上海开辟了实验室,主任位置给他留着就是。</p>
现在一战打完,李谕甚至又有点动了青霉素主意。</p>
不过这件事要谨慎点,要是以后能把实验室直接弄到昆明之类的地方感觉更安全。</p>
——</p>
在北大的几天,王国维还专门来找李谕道谢:“多亏先生保住了一批古籍!”</p>
“什么古籍?”李谕纳闷道。</p>
王国维解释说:“皇上被小人蒙骗,竟然想把价值连城的宋书宋画送给日本人,好在先生出手阻止。”</p>
“原来是这件事,”李谕笑道,“应该的。”</p>
王国维今年被溥仪召进宫,做了“南书房行走”。在清宫旧制里,担任南书房行走的基本都是饱学之士,起码得是进士、翰林。王国维以布衣之身进入南书房,非常高兴,也有机会看到了紫禁城里收藏的大量古籍。</p>
王国维推了推眼镜说:“皇上捐出了40万元,还额外拨出2万元给我们几位南书房行走整理国故。说起来,这件事也要感谢帝师。”</p>
李谕心中嘀咕,自己明明给了小皇帝接近60万,其中五十多万是他想捐款用的,原来只捐了40万……</p>
李谕说:“能帮助静安(王国维字)兄做学问再好不过,毕竟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之前北大的教务长胡适之先生还说,现今中国的学术界里,旧式学者凋零得没几个,称得上学问家的也就是静安兄、太炎先生还有罗振玉先生。而半新半旧的学者,也只剩梁启超、钱玄同几人。太炎先生如今忙于政坛之事,在做学问方面,静安兄是最有希望的。”</p>
王国维讶道:“胡博士竟然会对我有这样高的评语。”</p>
——其实胡适也批评了不少次王国维,感觉他的思想还是太旧了。</p>
王国维又说:“难得见到院士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毕竟您曾去过多次国外。大家都知道,西方人太提倡欲望,过了一定的限度,会不会导致破坏毁灭?”</p>
李谕说:“先生看来也受到了此前‘西方文明重物质,东方文明重精神’的学说影响,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认为。首先,东方人也重物质,谁不想过得好点,丰衣足食?其次,西方文明精神文明也不差,如今刚出了个大哲学家,叫做维特根斯坦,之前还有尼采等人,洋人又不是人人都学理工科。”</p>
王国维说:“您的意思是西洋文明与东方文明都有自我调整与制约的能力?”</p>
李谕说:“对的,但总体上看,就算西洋文明有种种悲观前景,我们也不得不跟着这条路走下去。”</p>
“也对!说不定以后我们学通洋人的学问后,再加上自己的文化,就能在洋人之上。”王国维说,他对东方文化有挺深的自信。 李谕点点头:“可以这样认为。”</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