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立于门扉之后,正是那位游历四方,笔下生花,记录了无数山川奇景的地理大家——徐霞客。“陛下屈尊至此,老朽不胜惶恐,有礼了。”</p>
徐霞客拱手回礼,动作间透露出一股超脱世俗的淡然与风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得心生敬意。李定国站在一旁,目光中满是惊愕与敬佩交织的光芒。</p>
他未曾料到,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竟能如此平易近人,对一位布衣之士表现出如此深的敬意与尊重。</p>
这一刻,他心中的帝王形象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叙述,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知人善任的明君形象。这份意外之喜,让他对即将展开的对话充满了期待。</p>
“请进!”伴随着一声热情的呼喊,徐霞客亲自打开房门,微笑着将几位访客迎入屋内。</p>
走进房间,一眼便能看到案几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仿佛刚刚经历过一场精心的整理,而从那堆叠如山的纸张和尚未干涸的墨痕可以推断出,徐霞客正在埋头梳理他的珍贵游记。</p>
朱由检踏入房间后,目光迅速扫过四周,但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好奇或惊讶之色。</p>
相反,他显得十分沉稳内敛,径直走向徐霞客,礼貌地抱拳施礼道:“徐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朕之荣幸。”徐霞客赶忙回礼,并邀请朱由检入座。</p>
两人相对而坐,开始交谈起来。朱由检态度谦逊,言辞恳切,向徐霞客请教了许多关于地理、人文以及历史方面的问题。</p>
徐霞客则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一一耐心解答。</p>
他们之间的对话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妙语连珠,气氛融洽至极。</p>
正如《庄子·外物》中所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p>
此刻,无需过多言语,彼此间的理解和敬意已在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p>
然而,整个交流过程中,朱由检却对让徐霞客去寻找煤矿之事绝口不提。</p>
似乎他此次前来纯粹是为了与这位名震天下的旅行家探讨学问,而非另有目的。</p>
尽管如此,双方依然聊得不亦乐乎,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p>
与此同时,朱由检这次前来寻找徐霞客的住处时,特意没有让杨嗣昌跟随左右。取而代之的,只有李定国陪伴在侧。李定国心中暗自诧异,不禁对眼前这位皇帝的胆量刮目相看。</p>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竟敢轻车简从,孤身深入民间拜访他人,这种行为实在罕见。</p>
随着与朱由检接触的增多,李定国原本坚定的想法也逐渐发生了动摇。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帝王,思考那些流传于世的关于朱由检残暴不仁的传闻是否真有其事。</p>
如今亲眼目睹朱由检如此礼贤下士,不惜屈尊降贵亲自登门拜访一位平民百姓,只为求得真知灼见,这样的举动着实令人钦佩。</p>
莫非,所谓的暴君之说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或许,真正的朱由检并非如外界所传言那般不堪……想到此处,李定国对朱由检的看法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p>
李定国心中的疑惑如同春日里细雨绵绵,不绝如缕,而脚步却未停歇,与朱由检并肩踏入了徐霞客那幽静雅致的居所。“老先生,我二人不请自来,还望海涵。”</p>
朱由检的声音温和而谦逊,仿佛春风拂面,带着几分歉意与敬意。</p>
徐霞客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深深的敬意,他缓缓屈膝,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跪拜:“草民徐霞客,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这一举动,宛如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了层层涟漪,让周遭的空气都凝固了一瞬。</p>
朱由检心中微震,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连忙上前一步,双手轻轻扶起徐霞客,温声道:“老先生何须多礼,能得您如此相待,乃朕之幸也。”</p>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真诚与感激,仿佛两人之间早已超越了君臣之礼,而是知音难觅的友人。正如《论语》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刻,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像是心灵的契合,而非身份的尊卑。</p>
此番重逢,徐霞客的态度明显多了几分谨慎与拘谨,昔日的那份洒脱与不羁似乎被一层无形的纱幔轻轻覆盖。</p>
两人落座,茶烟袅袅间,话题虽启,却多了几分微妙与距离,再不复初次相见时的畅所欲言、心无挂碍。</p>
朱由检暗自思量,徐霞客之所以能识破自己身份,或许是因为那份潜藏于细微之处的帝王之气,又或是自己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言行举止,早已泄露了天机。</p>
然而,此刻的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继续与这位博学多才、心怀天下的旅者,共话风雨,同谋天下大计。</p>
于是,他轻啜一口香茗,以更加平和而深邃的目光望向徐霞客,试图在这份微妙的氛围中,寻找那份能够再次拉近彼此距离的契机。</p>
“陛下,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此番驾临,莫非有要事相询?”朱由检的话语温文尔雅,却难掩其帝王之尊,他缓缓道出,目光中闪烁着诚挚与期待。</p>
徐霞客,这位游历四海的奇人,即便洞悉了眼前人非凡的身份,依旧保持着那份超然物外的淡然,拱手答道:“陛下但有差遣,老朽虽不才,亦愿肝脑涂地,以报圣恩。</p>
然则,若涉朝堂纷争,老朽恐力有不逮,万难从命。”</p>
朱由检闻言,心中对徐霞客的高风亮节更添几分敬意,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苦涩与无奈:“徐老先生多虑了,朕所求非为功名爵禄,实为心中之惑,欲求老先生一解。”</p>
“哦?指点迷津?”徐霞客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请求感到意外。</p>
他环视四周,仿佛试图从周遭的静谧中寻找答案的线索,却终究归于一片茫然:“陛下之言,实令老朽困惑。这紫禁城中,六部九卿,皆是治国良才,何须老朽这山野匹夫来指点迷津?”</p>
朱由检轻轻摇头,语气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世间之事,非皆能以常理度之。朕之心事,关乎社稷安危,百姓福祉,实非朝堂所能尽解。</p>
故而,特来求教于老先生,望老先生能以游历四海之广博见闻,为朕拨云见日,指点一二。”</p>
此言一出,空气仿佛凝固,两人之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期待。</p>
徐霞客沉吟片刻,终是点了点头,那份超然之中,多了一份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既是如此,老朽愿闻其详,虽不敢言必能解陛下之忧,但定当竭尽所能,共谋良策。”</p>
朱由检的声音,带着几分沉痛与急切,穿透了殿内的每一寸空气,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迫感。</p>
“大明,这艘古老的航船,此刻正摇曳于风雨飘摇之中,唯有一线生机,系于老先生您一身。”</p>
他的话语,如同暗夜中的灯火,虽微弱却坚定。</p>
徐霞客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波澜,他未曾料想,自己半生游历山河,竟能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那双阅尽千山的眼眸中,闪过一抹惊异与不解,随即被一股莫名的使命感所取代。</p>
“陛下言重了,老朽一介布衣,何德何能,能担此重任?”徐霞客谦逊道,但语气中已难掩激动之情。</p>
“老先生此言差矣,”朱由检上前一步,目光如炬,“您足迹遍布大明疆域,对山川地理之熟悉,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您对矿物的独到见解,更是无人能及。大明制造之困,根源在于资源未能善用,煤矿尤甚。普天之下,唯老先生能慧眼识珠,为我大明指明富矿所在,此乃救国于危难之关键。”</p>
言罢,朱由检的语气转而凝重,眼中闪过一抹忧虑。</p>
“我大明儿郎,誓死扞卫疆土,然手中兵刃,却往往不及敌锋之利。他们的血肉之躯,全赖那薄薄一层钢铁守护。老先生若能助我大明提升冶炼之术,锻造神兵利器,则我儿郎必能所向披靡,护我河山无恙。”</p>
这番话,字字铿锵,不仅是对徐霞客的期许,更是对整个大明未来的深切呼唤。徐霞客闻言,胸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半生所学,在这一刻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心中暗自许下誓言:定不负陛下所托,为大明开创新局!</p>
正如《诗经》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p>
徐霞客深知,唯有尽己所能,方能不负此生所学,亦不负朱由检之重托。</p>
这一刻,他仿佛与朱由检一同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p>
喜欢明朝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明朝那些事儿。</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