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19章 封赏群臣

大夏爵位等级分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四大等级十个层次。 王爵分为亲王(正一品)。 公爵分为国公(从一品)、郡公(正二品)。 侯爵分为郡侯(从二品)、县侯(正三品)、乡侯(从三品)。 伯爵分为郡伯(正四品上)、县伯(正四品下)、乡伯(从四品上)、亭伯(从四品下)。 此番封官晋爵名单如下。 李萼封为骠骑大将军(武散官,从一品),晋爵赵国公(爵位,从一品)。 王怀忠封为辅国大将军(武散官,正二品),晋爵太原郡公(爵位,正二品)。 夏无忧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范阳郡侯(爵位,从二品)。 李茂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清河郡侯(爵位,从二品)。 郑虔封为光禄大夫(文散官,从二品),晋爵荥阳郡侯(爵位,从二品)。 高秀岩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云中郡侯(爵位,从二品)。 程千里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上党郡侯(爵位,从二品)。 崔乾佑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北海郡侯(爵位,从二品)。 赵少卿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彭城郡侯(爵位,从二品)。 刘正臣封为镇军大将军(武散官,从二品),晋爵柳城郡侯(爵位,从二品)。 沈天风封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晋爵清池县侯(爵位,正三品)。 赵长卿封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晋爵兰陵县侯(爵位,正三品)。 王俌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正三品),晋爵真定县侯(爵位,正三品)。 …… 一大堆人受到封官晋爵,大唐太守或者防御使献城来降尚未为大夏朝廷立下大功者,最多只能封为郡伯(正四品上)。 殷无咎率先封爵四十八人,其中公侯之位只有二十人而已,剩下二十八人皆为伯爵之位,而且清一色都是汉人。 本来青州节度副使李归仁足以封赏,但是他在跟随主帅崔乾佑经略青州之时,夷狄之性暴露无遗,竟然胆子大到带着同罗骑兵抢劫当地百姓。 幸亏崔乾佑及时阻止李归仁,让他把钱财之物还给百姓们,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本来殷无咎就讨厌外族胡人,他在得知此事之后,亲自下诏把李归仁和八千同罗骑兵调到陕郡前线。 李归仁因此并没受到封爵,殷无咎只是加封他为冠军大将军(武散官,正三品),给予一个有名无实的阶官。 随着封赏圣旨发下之后,大夏朝廷的政治地位越发稳固,初步具备跟李唐对抗的资本。 “兄长,你办事我很放心,朕就把大夏朝廷的日常政务托付于你,前线战场由朕本人御驾亲征!” 殷无咎还不忘记嘱托道。 李萼拍着胸脯保证说道:“还请陛下放心,微臣定会坐镇洛阳稳固后方,绝不让宵小之徒有机可乘!” “这些日子多亏郑老帮我处理朝政,不然我一人岂能支撑得起整个朝堂。” 李萼内心非常感激郑虔,两人合作不仅没有任何嫌隙,反而更加如鱼得水。 因为李萼本人事务繁忙,仓促之间总会处理失误,所以郑虔身为门下侍中需要负责审核大夏政令,以防止前后矛盾的政令发布。 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整个大夏朝廷完全压在李萼的肩膀上,他已经觉得快要到达极限,于是赶快找来自家两位舅舅,崔无极和崔无虑。 崔无极和崔无虑出自清河崔氏,他们都是李萼的亲舅舅,更是殷无咎的岳母大人崔彩云之弟。 早年崔无极和崔无虑曾在清河郡做过地方县令,后来他们两人看不惯朝廷打压河北士族,故而选择辞官而去。 此番李萼亲自前来觐见殷无咎,就是想要举荐崔无极和崔无虑两人担任尚书仆射。 大夏朝廷的政事堂设在尚书省,因此尚书仆射位同宰相,有资格决策政务大事。 最主要的是,当初殷无咎能够拉拢到河北士族的鼎力支持,清河崔氏在后面不知道出了多少力气。 自己碍于情面不能擅自给他们封官晋爵,倒不如答应李萼所请,这样也算回报清河崔氏。 殷无咎答应征辟崔无极和崔无虑两人为尚书仆射,作为左膀右臂帮助李萼处理政务。 崔无极为左仆射。 崔无虑为右仆射。 李萼还算能够知人善用,他把刘晏任命为户部尚书,同时兼任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重要官职。 任命杨炎为户部侍郎,让他跟刘晏两人主管大夏朝廷的财政部门。 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曾经担任过大唐宰相,甚至还互相倾轧陷害。 在这时空他们两人不仅没有势同水火,反而互相配合不错,看来真是环境改变他人命运和性格。 大夏朝廷的行政制度仍然照搬大唐王朝的三省六部,并且在此之上进行稍微改进,凡是二品以上职事官视同宰相,皆可进入政事堂共同决策朝廷军机大事。 文官机构主要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两院一台。 中书省设有中书令一人(从一品),中书侍郎两人(从二品),散骑常侍两人(从三品),主要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设有侍中令一人(从一品),左右侍中两人(从二品),门下侍郎两人(从三品),主要负责审议诏令与群臣奏章。 尚书省设有尚书令一人(正一品),左右仆射两人(正二品),左右尚书丞两人(正三品),主要负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统领六部总揽政令。 六部尚书(正三品),六部侍郎(从三品)。 吏部掌管朝廷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官等事务。 户部掌管国家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掌管朝廷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兵部掌管朝廷武将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 刑部掌管朝廷律度法令、刑狱等日常事务。 工部掌管朝廷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事务。 九寺分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设立寺卿(正三品)和少卿(从三品)。 太常寺掌管皇家宗庙礼仪。 光禄寺掌管朝廷宴席筹备和皇家祭祀活动的膳食供应。 卫尉寺掌管皇家仪仗帐幕。 宗正寺掌管皇家、宗族、外戚的谱牒事务。 太仆寺掌管皇家御马之政令事务。 大理寺掌管朝廷刑狱的案件审理,与刑部和御史台共同构成三大法司体系。 鸿胪寺掌管外邦事务与凶丧之仪。 司农寺掌管朝廷粮食仓库管理、在京官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 太府寺掌管皇家赋税收支和贡物保管等事务。 五监分为秘书监、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设立正监(正三品)和少监(从三品)。 秘书监与内侍省合并为一,不再使用宦官作为近侍,改由世家贵女和公侯之女,主要负责照顾皇帝和协助管理宫室等事务,同时还要管理图书与编纂国史。 殿中监掌管朝集礼仪之事,总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舍、尚辇六局官属。 少府监掌管皇帝日常收支事务。 将作监掌管负责宫室、宗庙、陵寝建筑以及百工事务。 都水监掌管舟船及水运还有全国河道等事务。 两院一台分别为钦天院、翰林院、御史台。 钦天院负责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主官为钦天大学士(从三品)。 翰林院负责陪侍皇帝担任顾问,主官为翰林大学士(从三品),以世家嫡子和公侯世子充任翰林学士(正五品上)。 御史台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事务,只对皇帝本人进行汇报,设有御史令一人(从一品),御史大夫两人(正三品),御史中丞四人(正四品上),统领侍御史和监察御史。 侍御史(正五品上),监察弹劾文武百官。 监察御史(正五品下),巡视郡县纠正刑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