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小说网

第1章 《深度剖析〈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的羁旅愁思》86

原文:</p>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p>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p>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p>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p>

赏析:</p>

一、原文释义:</p>

在农历十月这个寒冷的时节,南飞的大雁,传闻到了此地便会折回。而我这孤独的行人,行程却远远尚未停止,不知哪一天才能踏上归乡的路途。江水悄然沉静,潮水刚刚退去,留下一片寂寥;树林昏暗迷蒙,瘴气浓重聚而不散,弥漫着阴森的气息。明日我朝着故乡的方向眺望之处,应该能够看到那陇头绽放的梅花吧。</p>

二、诗篇背景:</p>

此诗大约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 年),宋之问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时。在这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中,诗人因触怒权贵而遭贬谪,被迫远离京城,踏上了这充满艰辛与迷茫的南行之路。在这荒僻的山岭中,他满怀悲愤与愁苦,借景抒情,将内心深处的忧思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融入字里行间,抒发了自己在羁旅途中的无尽哀怨和对未来的迷茫。</p>

三、赏析分享:</p>

1. 开篇的雁归之叹:诗以“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开篇,宛如一阵萧瑟的秋风,瞬间吹开了全诗凄清悲凉的帷幕。南飞的大雁,按照传闻在此地回返,仿佛它们都找到了归宿的港湾。而诗人自己呢?却依旧孤独地漂泊在这漫漫南行的征途上,前途一片渺茫。这种鲜明的对比,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刺痛了诗人的心灵,也让读者的心弦为之震颤。它不仅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更让诗人心中那无尽的感慨和悲哀如潮水般汹涌而出,奠定了全诗忧伤沉郁的基调。</p>

2. 羁旅的迷茫与期盼:“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这两句如泣如诉,直接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愁和对归期的极度迷茫。“殊未已”三个字,仿佛重锤一般,重重地敲打着读者的心灵,强调了诗人行程的漫长、艰辛和永无止境,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情捉弄和诗人的无奈。而“何日复归来”这句充满期盼和焦虑的追问,则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刻骨思念和对未来的深深不安。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摸索,渴望光明却又不知光明何时降临的痛苦,让人不禁为诗人的命运扼腕叹息,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p>

3. 环境描写的烘托:“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诗人以细腻而又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边寂静、潮水退落以及林间昏暗、瘴气弥漫的凄凉画面。那平静的江面,看似安宁,却掩盖不住潮水退去后的寂寥与空旷,恰如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昏暗的树林,在瘴气的笼罩下,显得阴森恐怖,仿佛是诗人前途的写照,充满了未知的险恶和迷茫。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勾勒,更是诗人心情的生动投射。它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心情的沉重与压抑,让读者仿佛能呼吸到那潮湿、沉闷的空气,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730小说网【730xs.com】第一时间更新《细析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